第三章 洛陽

“賀六渾真是這般說的?”

當孫騰行至汾州治所西河縣城時,爾朱兆其實已經獲知了洛陽消息,聽從表親慕容紹宗的建議準備領輕騎搶占晉陽。

“如今天柱所余二子盡皆年幼,不足以當大事,歷數天柱宗親,唯刺史豪勇,可繼大業,高晉州請刺史切勿猶疑。”

孫騰言辭懇切。

“賀六渾是個忠厚人啊,他誠心待我,兆必不相負。”

爾朱兆熱血上頭,將爾朱榮曾經的告誡忘得一幹二凈。

洛陽城中。

元子攸方寸大亂,前些時日,爾朱榮族弟,逃出洛陽爾朱世隆調遣千余騎兵到洛陽城下哭冤,索要爾朱榮屍體。

元子攸派遣將領率萬人出城驅逐,卻被殺得大敗。

僅爾朱世隆一人便難以應對,待汾州爾朱兆、關中爾朱天光、徐州爾朱仲遠等人齊至,又該如何抵擋。

不得已,元子攸又立爾朱之女爾朱英娥所生皇子為太子,期望能緩和彼此矛盾:

住手,你們住手,不要再打了,你們不要打了啦。

我都已經頒下赦旨,你們這幫殺才為什麽不肯罷休,快看,儲君都是你們爾朱家的血脈,我真不會清算你們。

然而元子攸劇本寫得好,偏偏遇上了喜歡自由發揮的爾朱氏眾人。

也不是沒有好消息,爾朱榮麾下大將,曾鎮守中山的大都督武川人賀拔勝,因在北鎮之人中極具聲望,與高歡同樣受到猜忌,被調至洛陽受到監視。

爾朱榮死後,賀拔勝並未出逃,而是選擇依附元子攸。

但僅此而已,接下來,各方消息接踵而至,讓元子攸徹底陷入惶恐。

爾朱兆占據晉陽,繼承留守兵馬,揚言要南下為爾朱榮復仇。

十月十三,因河橋被毀,爾朱世隆渡河撤往長子,途經建州(晉城高都鎮),因建州刺史陸希質不願開城,爾朱世隆屠盡城中百姓,獨有陸希質在城破之前早早逃亡。

不久爾朱兆領兵南下,與爾朱世隆、殷州(河北隆堯東)刺史爾朱羽生在長子會合。

正與涇州(甘肅涇川)刺史賀拔嶽分兵平亂的爾朱天光,得知爾朱榮身死的消息後,旋即班師,在涇州匯聚關中兵力,準備出兵洛陽。

十月三十,身在長子的爾朱氏眾人推舉繼領晉陽大軍的爾朱兆為領袖,尊長廣王元曄為天子,爾朱氏眾人各有封賞。

十一月初五,徐州刺史爾朱仲遠起兵攻破西兗州(山東曹縣)。

元子攸終於醒悟,自己與爾朱氏再無和解可能,元子攸蕃邸舊臣高乾聽聞爾朱榮被殺,特來洛陽投效。

而高乾之弟高昂,以豪勇著稱於世,爾朱榮深忌之,命人誘捕囚禁於晉陽,爾朱榮入洛,又將高昂移囚洛陽。

爾朱榮死後,高乾、高昂兄弟才得以相見,元子攸派遣高家兄弟回歸河北,招募義士勤王。

又下詔心腹將領鄭先護與行台楊昱領兵往滑台(河南滑縣),征討爾朱仲遠。

之後又命賀拔勝領部曲支援鄭先護。

元子攸不曾預料到的是,鄭先護作為帝黨死忠根本不信任賀拔勝這個爾朱榮舊將。

賀拔勝一路行軍至滑台,鄭先護竟不許其部眾入城休息,致使賀拔勝被爾朱仲遠擊破。

賀拔勝只得投降爾朱仲遠,重歸爾朱氏麾下。

就此,位列高歡、賀拔嶽、懷朔人侯景之上,堪稱爾朱榮麾下第一外將的賀拔勝,再不復曾經的威望。

長子城。

孫騰再次受命出使。

“啟稟大將軍,晉州有蕃人作亂,高刺史忙於平叛,不能南下為天柱復仇,還請大將軍寬恕,高刺史有言,待民亂平定,必然出兵供大將軍驅使。”

擁立元曄後,爾朱兆受封大將軍,又得爾朱氏眾人奉為首領,正是自得意滿之時,如今聽聞高歡拒絕自己聯合出兵南下的提議,雖然生氣,但也並不記恨:

“你回去告訴賀六渾,我夢中有感,此戰必勝,之所以邀他出兵,只是感念他的忠誠,打算分他一份功勞罷了,既然他要平亂,我也不再強求。”

孫騰連忙稱謝。

或許真是得天之助。

十二月初一,爾朱兆領軍抵達黃河北岸時,水深竟然不及馬腹,爾朱兆迅速領輕騎渡河。

十二月初三,狂風大作,沙石漫天,爾朱兆的騎兵趁夜抵達洛陽宮門外,才被禁軍發現,然而風勢過大,背風的守軍箭矢都不能射出,紛紛潰散而逃,爾朱兆領兵從容入宮。

“殿下,好消息,好消息,大將軍入宮了,天子、不,元子攸已經被大將軍所擒。”

無數宮人紛紛湧向皇後寢宮,為被軟禁已久的皇後爾朱英娥報信。

爾朱英娥聞聽消息,喜不自勝。

自從得知父親、弟弟都被元子攸所殺,她恨之入骨,天天都在盼著娘家人入京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