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高歡出兵(第2/2頁)

高澄之前在恒農便與未來嶽丈有言,將調他往南青州任職,遠離前線是非之地。

如果說李徽伯剛開始得知被調往南青州,還有一些不情願,礙於高澄親自登門,不得不答應。

這時候自然是欣於上任。

女兒與高澄結親,他的富貴已經不用再從前線拼殺博取。

但高澄還是告誡了這位嶽丈,一定要用心治理地方,必須做得好了,他才有理由提拔。

李子雄與李徽伯一同赴任南青州,李昌儀卻要回河北老家暫住待嫁。

高澄牽著她的手,腦子裏難免想到同出趙郡李氏的李祖娥。

李祖娥已經隨母親搬去了上黨,這算小高王給自己上黨的嶽父李希宗開了方便之門。

當然也是因為上黨位於山西腹地的原因,無需家眷為質。

這份方便李徽伯可享受不到。

也許李徽伯不知道高澄無形中救了他的性命,歷史上身為陜州刺史的他,死在恒農城中。

但高澄也不在意,救自己嶽丈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誰讓他有孝義小高王的美名,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送走李昌儀一家,時間也正式進入太昌六年(537年)。

在晉陽準備許久的高歡終於等到了出兵時機。

沒錯,就是春耕。

關中旱情稍緩,急需耕作的時候。

毫無疑問,春耕出兵對山西也會造成影響,但財大氣粗的關東經得起高歡折騰。

而苦盼春耕的關中咧?

而這個時間節點,也是高澄向高歡做的建議。

但陰損之名卻全讓高歡背了。

小高王很分得清時機,該仁善的時候,旁人甚至覺得他婦人之仁,但是該狠辣的時候,他才不管春耕出兵對關中所造成的影響。

高澄也為高歡做了一番推演,春耕出兵只需穩步前進,急得只會是宇文泰。

前一年關中顆粒無所,迫切需要利用好這次春耕。

挑在這個時間點出兵,急的應該是宇文泰。

急,才會出亂。

高歡傲慢不假,但他不蠢,高澄把話說得這麽直白,一番考慮後也答應下來。

有高澄為他治理地方所帶來的成果,高歡也有底氣這樣幹,縱使將來拿下關中,需要賑濟百姓,關東之糧也足以支取。

太昌六年正月初七,高歡留段榮、婁昭、厙狄幹守河北。

堂弟高嶽守晉陽。

自己親率斛律金、竇泰、彭樂等大將,起並州胡二十萬出晉陽直奔蒲津為北路。

侯景領部曲一萬,以及廣州州郡兵五千攻上洛往藍田關為南路。

兩路進發,逼向關中。

而高澄也在做準備,若是勝了,一切好說,若是敗了,也不至於措手不及。

高澄調梁州刺史斛律光領兵三千、北豫州刺史段韶領兵五千、潁州刺史慕容紹宗領兵五千齊向洛陽。

只留了高敖曹、堯雄與劉豐等人共扼南境,防備蕭梁。

司州集結有京畿兵兩萬,可朱渾元部曲三千,以及禁軍與州郡兵若幹。

這一決策,也是預防高歡在關中的敗局。

歷史上沙苑之戰,對東魏最大的損傷並不是正面戰場。

雖然高歡合計損兵八萬,但除了六千人陣亡,其余都只是被俘虜。

宇文泰從這七萬多人裏挑選了武川籍以及沒有成家之人兩萬,編入軍中。

其余五萬余人盡數放歸東魏。

也許大家很不解,宇文泰不殺俘也就罷了,為什麽還要無償放歸。

但這就是六鎮鮮卑最顯著的特點。

他們有著濃厚的鄉黨情結,宇文泰無論如何也不敢對五萬俘虜下殺手。

這也是為什麽這一時期的北方,必須有六鎮背景的人才能坐穩北方之主的原因。

這五萬多人不敢殺,因他們的家眷都在關東,宇文泰更不敢用。

不能殺又不能用,不放了他們,難道白白養著耗費糧食。

關西最缺的就是糧食。

因此滿打滿算,史書記載高歡沙苑折兵八萬,但實際損失不過兩萬六,這也是高歡為什麽沒多長時間又能拉起一支二十萬並州胡的原因。

沙苑之戰最大的影響是西魏趁機東出,占據包括洛陽在內,東魏西部大面積領土。

拿關東之糧狠狠回了一口血。也讓東魏西部失去秩序。

這也是高澄為何要在洛陽屯兵。

高歡一旦落敗,需要他獨立支撐起東魏西部的局勢。

一場西征損失兩三萬人,東魏完全能夠承受,高澄之所以苦苦相勸,只是不想錯失功伐關西的這個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