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高澄入晉陽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恭謙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高歸彥拿了高嶽隨身的令符,立即出城迎接。

高澄得知城中一切,不由想到白居易這兩句詩。

高嶽的歷史評價確實很好,史書記載是個正直的人。

但他並非聖賢,有自己的私欲,否則被他撫養的高歸彥也不會為高澄所用。

回顧高嶽的一生,他從未受到過最高權力的考驗,這也是高澄不敢相信歷史對高嶽評價的原因。

李克寧若是隨李克用而死,誰又能想到這位賢四叔會去盤算謀害李存勖。

若非侯景之亂,宗室們為了爭奪大位,坐視蕭衍被困死在台城的事情也不會發生。

高澄從來不敢輕易讓身邊人接受權力的考驗。

當初領輕騎奔襲小黃縣的時候,高澄留慕容紹宗與王思政執掌接近三萬京畿兵步卒。

高澄在拉攏主將慕容紹宗的同時,還要特意找來副將王思政。

王思政直言一旦慕容紹宗生有異心,他必然下手鏟除。

高澄喝止之余,卻用向王思政之女求親的行為,表明了自己的真實態度。

他始終堅信一個道理,永遠不要相信一個未經權力考驗的人物,所得到的歷史評價。

輕易將最高權力假手於人,是對自己以及對方最不負責任的行為。

但慶幸的是,高澄身邊就有兩個人曾經通過權力考驗。

段韶、斛律光。

歷史上,兩人先後作為晉陽軍事集團的領袖,執掌晉陽兵權,面對荒淫暴虐的北齊皇室,卻依舊保持了對高氏的忠誠。

正因對這兩人的信任,高澄這次回晉陽,放斛律光往華陰安定人心,留段韶主持虎牢關軍務,也並未向對待慕容紹宗一般,留下後手,當然,主要還是晉陽之事,太過緊急。

謹慎對待權力,才是一個合格的上位者。

領著五千騎隨高歸彥入城,高澄直奔三級佛寺,接管敗兵,同時也將正在商議斷絕高嶽退路的兩名謀士與幾名部將抓獲。

高澄命騎卒們在潰兵中宣揚高歡無恙的消息,以渤海王世子的身份接管了整座晉陽城的軍事力量,這才放下心來。

他特意命人將密謀的高嶽幕僚與部將帶了過來。

一番審問過後,高嶽幕僚趙元亮不甘之余,仰天長嘆:

“恨高洪略(高嶽)不聽我言,若先下手為強,何致有今日之禍!”

高澄看見這一幕,不知怎麽又想到了那個忽悠韓信三足鼎立的蒯徹。

蒯徹毫無疑問是有智計的,但也是在權力面前犯了糊塗,韓信手下大將如樊噲等人,都是劉邦的老兄弟,誰又會跟韓信三分天下,反叛劉邦。

可笑韓信臨死前居然感慨不聽蒯徹之言,殊不知就是在這群謀士的慫恿下,起了不該有的心思,才會因為不援不反的行為遭到清算。

無愧政治白癡之名。

但凡有點眼光,也不至於漢初三傑就他一個不得善終。

這麽一想,高嶽的遭遇確實與韓信雷同,都是在經歷權力考驗的時候,被幕僚慫恿,而起了不該有的心思。

好在高嶽也如韓信一般,僅僅只是起了心思,沒有實際行動。

其實害了高嶽的又何嘗不是趙元亮等人,若無他們的慫恿,高嶽又怎會陷入猶豫。

至少高澄在聽說這群人見高嶽猶豫不決,想要殺盡渤海王府,替高嶽斬斷退路的時候,著實出了一身冷汗。

雖然並非原主,但與婁昭君也是許多年的母子感情,當年同甘苦的情誼又怎能輕易忘卻。

對於這群人的處置,高澄也一反過往絕不牽連家眷的原則,他討厭這種下屬替上司做決定的事情。

畢竟他與段韶、斛律光彼此交心,能夠完全信任他們,但隨著兩人地位的提高,也會有自己的親信幕僚與部將。

無論如何,這種下克上,脅迫上位的風氣必須扼殺在搖籃。

“將這些人的家眷,三代以內,盡數搜捕,等候行刑命令。”

高澄不想再理會這群人,揮手吩咐一句,讓人將他們全部帶走。

“高子惠!罪不及家人!你枉有仁義之名……”

趙元亮、張崇等人聞言,掙紮著大聲喊道。

罪不及家人?你們都謀劃著要屠盡渤海王府,還和我提罪不及家人?

“叔父,可要與我一同觀刑?”

高澄看向一旁被押來聽審的高嶽,問道。

高嶽一臉灰敗之色,他在聽說了這群下屬的密謀後,已經陷入一片死寂。

如今高澄詢問,高嶽欲言又止,最終只是頹然道:

“此事我實不知情,大將軍若要殺我,嶽亦無恨,只求放過府中老小。”

怎麽處置高嶽,對於高澄來說確實是一個難題,常言道論跡不論心,高嶽的所作所為,究其根底,只是在高歡生死未蔔的情況下,心生猶豫,沒有及時通知高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