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相權在手

高澄離開鹹陽公府的時候,暗自決定:

‘下次回晉陽,還得來拜訪孫騰這位國之棟梁。’

想必孫騰也會歡迎的吧,畢竟他這訪客不叨擾主人。

這次拜訪,孫騰也就迎進門,又送出門,根本就沒被耽擱時間。

處理私事之余,高澄也沒忘了公務,畢竟明天就要離開,許多事情必須處理了。

回到渤海王府,高澄首先向正在養病的高歡請示了潼關之戰的封賞。

一如他所預料,高歡很爽快的應允了段韶、斛律光、高季式三人的縣侯爵位。

這三人,段韶就不必多說,高歡最喜愛的親黨後輩。

斛律光是心腹大將斛律金的兒子。

高季式的兩位兄長高乾、高敖曹是高歡信都建義的重要支持者。

雖然當時名義上的冀州刺史是封隆之,但力主迎奉高歡的高乾,才是真正的主事之人。

手下的將領有功需賞,而作為主帥的高澄,也應該收獲嘉獎。

不需要高澄為自己請功,高歡命人拿來一封西征之前就已經寫好的奏疏,正式為高澄授予中書監一職。

中書監由魏文帝曹丕為了分尚書省之權而設,作為中書省的主官,職權與中書令相等,但位次要高於中書令。

三省之中,尚書省下轄六部,是幹實事的。

而中書省最主要的職權在於發布天子詔書與中央政令。

因高澄擔任尚書令,在東魏的朝局之中,中書、門下兩省的職權被大肆傾占,但中書省畢竟有推行政令這一條立身根本。

以元善見如今的傀儡屬性,高澄就任中書監,意味著他可以借用元善見之名,頒發推行自己的政令。

高歡半生摸爬滾打,對於元魏的為政得失,最清楚不過。

將這個職位交給高澄,其用意,不言而喻。

恰逢東西魏暫時停戰,南梁又沒有傾國北伐的魄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場東魏的改革,即將拉開序幕,而主導這場改革的人,只能是位於洛陽,實際操控河南、河北兩地的高澄。

以中書監之名主導中書省推行政令。

尚書令總領庶政,落實中書省政令。

而吏部尚書執掌人事權,也能在關鍵位置安插自己的心腹,推進政令的實施。

中書監、尚書令、吏部尚書,這三個關鍵職位賦予了高澄無限的權力,來推行新政。

這樣的權力疊加下,東魏名義上的相國在晉陽,但真正手握相權之人,卻是洛陽的小高王。

他獲得這份權力,比原主提前了三年,毫無疑問,這是高歡對他在過去七年,辛勤付出的一份肯定。

歷史上,高歡死於547年,死後的第三年,即549年高澄便遭遇刺殺,許多人誤以為他掌權時間只有三年。

但實際上,高澄在540年領大將軍、中書監、尚書令、吏部尚書,就已經與高歡完成了相權的交接。

高歡死後,高澄往晉陽領兵,提拔兄弟高洋為中書監、尚書令、京畿大都督,由他掌控鄴城。

高洋也沒有辜負高澄的信任,高澄在鄴城遇刺,好兄弟立即奪權,順帶強暴了兄長的嫡妻。

廂房中,高歡不厭其煩的聽取高澄對接下來各項改革的暢想。

聽他講到激進處,高歡會皺起眉頭,叮囑兒子莫要急躁,十七歲的少年人有的是時間,逐步推進心中所想,切忌急於一時。

當高澄說中高歡心中所想,高歡又會喜得眉開眼笑,恨不得現在就將高澄踹回洛陽,立即落實。

對於高歡的教導,高澄銘記在心,如果楊堅臨終前這樣告誡楊廣,他也不至於落得那般下場。

差點忘了,楊廣有弑父奪權的嫌疑,這一回,是錯怪楊堅了。

高歡、高澄父子之間曾經也有猜疑,但無論如何,也要比楊家溫情許多。

兩人又一次暢談到入夜,這一次就連婁昭君送食,都不能打攪到父子倆。

匆匆扒了幾口,又抓緊時間磋商各項政策,每一項政策的落實都與兩千多萬關東百姓密切相關,不得不慎重而行。

在高家父子為國家大事徹夜長談的時候,也有人輾轉反側,不能入眠。

作為晉陽城中一名尋常小吏,崔括在元靜儀回家之後,就一直處於驚恐的狀態之下,只因為他得知高澄相中了元玉儀。

與權臣之子成為連襟,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一件幸事。

但崔括覺得自己遇見了極少數的不幸。

妻子相貌不輸於元玉儀,又是人婦,傳言裏的色中餓鬼高子惠,又怎麽不會動心。

高澄不開心,那就是高黨一眾勛貴不開心。

因為自己的存在,讓大家都不開心,那麽,會不會有人出面,讓眾人開心起來?

崔括越想越怕,妻子被旁人覬覦,或許還能休妻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