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棄職赴考

陽春三月,萬物光輝,廣州刺史高敖曹卻心煩意亂。

作為少數幾個鎮守腹地的大將,終日飲酒打獵的他,將政務拋給幕僚處理,原本好不快活。

但這樣的舒適日子到今天戛然而止,自己在政事上最為倚重的年輕人居然提出要去參加科舉。

“彥通代掌一州之政,位尊權重日後我自會舉賢於中央,又何須赴那勞什子科舉,與人爭奪。”

高敖曹還想再勸,但眼前的年輕人卻堅持道:

“大將軍開科舉,廣求天下賢才,何以言無用,贍去意已決,還請府主恩許。”

年輕人名叫崔贍,字彥通,他知道高敖曹是個直脾氣,不能拐彎抹角,因此徑直與他擺明了自己的態度。

這年頭,想要找一個稱心如意的幕僚不容易。

至少高敖曹是這麽覺得的,自打高澄從他手中要走了陳元康,高昂幕府主薄多有更叠,直至後來找到了時年15歲的崔贍,才算是彌補了陳元康的缺失。

崔贍出身清河崔氏,求學於名儒潁川人荀濟,就是那個夥同元善見謀大事,面對高澄責問,高呼‘奉詔誅高澄,何意反!’最終在東市被BBQ的老儒士。

崔贍雖年少,但才學為世人所稱道,前中書監李神俊就曾與高澄主薄邢邵贊嘆說:

‘昨見崔甗兒,便為後生第一。’

只不過等高澄聽說後,崔贍已經被高敖曹搶先一步,征入幕府。

小高王到底還是要點臉,沒有再去喊一聲三叔祖將人要過來。

但崔贍卻像一個急嫁的小媳婦,自己請辭,非要趕赴科考。

崔贍的堅持不是沒有緣由,他主持廣州政事,能夠從一份份來自中央關於科舉的文件中,讀懂高澄對科舉的重視。

繼續在高敖曹府中做一主薄,日後確實自有富貴,憑他的年紀與能力,一州刺史甚至入職中樞不在話下。

但偏偏中央頒布了一條政令:太昌八年京試後,以白身獲得官位者,及地方僚屬,非進士不能入職中樞。

逼得崔贍不得不放棄即將到手的前程。

無心政事,只知道喝酒打獵的高敖曹又怎會知道這樣一條規定。

“既如此,彥通何不就在廣州參考?”

高敖曹沒有強留崔贍,卻還是疑惑道。

崔贍不由苦笑,自己這位恩主在行政上還真是‘無為而治’,他不得不解釋道:

“大將軍有令,科考需返原籍。”

高敖曹恍然,贈予崔贍許多財物,答謝他這幾年的輔佐,慷慨放行。

可關上門,高敖曹卻埋怨起了高澄在洛陽胡搞瞎搞,弄什麽科舉制,把氣發泄一通後,又喚來一名幕僚要他寫信代自己向高澄訴苦,索要人才。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崔贍入職中樞官居宰輔的抱負,更多人還是願意留在高昂幕府,受他舉薦為官,而不是與人爭搶科舉這條獨木橋。

只是這樣的人,也別指望有太大的才幹。

察舉制雖廢,但出於特殊原因,府主舉薦幕僚的慣例得以留存。

崔贍乘坐馬車正在歸鄉途中,無論如何都能趕上河北定州清河郡那一場縣試,至於趕路耽擱了溫習這種事……縣試而已,崔贍想的不只是通過縣試,他的目標更在明年三月的京試經典科。

科舉五科,以經典最貴,與崔贍一般,準備投身經典科的,還有北海劇縣人(山東壽光)王晞。

王晞字叔朗,是前秦丞相王猛之後,亡父王雲與其母崔氏共生育九子,各個風雅瀟灑,才華橫溢,世人稱為王氏九龍。

27歲的王晞至今仍是白身,他並非沒有晉身的途徑,實際上,早在孝莊帝永安元年(528年),二哥王暉出使南梁的時候就為17歲的王晞求了官身。

只不過王晞為了在家奉養老母,拒而不受。

如今崔氏亡故,王晞也終於有了謀事的打算。

王晞眼前有一條坦途,可以走高澄主薄邢邵的路子,沒錯,又是他。

地方僚佐與白身,非進士不能入職中樞,特意點名地方僚屬,自然就不包含晉陽與洛陽兩個中央,即高歡、高澄父子倆的幕僚。

邢邵與王氏兄弟的關系還要從王晞長兄王昕說起。

13年前,六鎮在河北發動第二次起義,邢邵與王昕同在光州東萊郡(山東萊州)避禍。

邢邵堂兄,幽州主薄邢杲在青州聚眾起義。

東萊郡兵得到消息便要捉拿邢邵,是肥胖的王昕蔽伏在邢邵身上,高呼‘欲執邢子才,當先殺我’,才將邢邵救下。

王昕與二弟王暉入朝為官後,邢邵還在隱居,故而將諸弟托由邢邵照顧。

諸弟之中,邢邵最喜王晞的才華,受招至高澄幕府後,知其立志奉養老母,未曾向高澄舉薦。

其實,高澄也無需由他來向自己舉薦王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