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再請殊禮

馬車才停穩,高孝璋與高孝瑜便掀開車簾,嬉笑著朝外張望,瞧見了兩人母親爾朱英娥、宋氏,更是喜上眉梢。

不等祖父高歡先行,當即踩著踏板下車,朝她們奔來。

身後的高歡搖頭苦笑,又趕緊讓人追上去,莫讓兩孩子磕了絆了。

對著倆孫兒,他是寵愛到了極致,若非20歲的小高王養生有道,保不準賀六渾都要起隔代傳的心思。

元仲華、李祖娥等女瞧見撲在爾朱英娥與宋氏懷中的高家兄弟,眼中滿是羨艷。

而其中,以高歡嫡長女高皇後神色最是復雜,若當初沒有喝下那碗落子湯,也許自己的孩子也能走路了罷。

但也只是稍作遐想,高皇後含笑撫摸著自己肚子:她又懷了身孕。

有上次高澄的警告,她與元善見也不敢再自作聰明。

說來也是譏諷,元魏奉行百余年的母死子貴制度,到了元子攸與元善見,卻擔心起了子生父死。

不等高澄領著諸弟見禮,高歡先向元善見叩首拜謁。

兒子囂張跋扈,蔑視皇權,但他賀六渾可是徹頭徹尾的大魏忠臣,對待天子,那必須得是畢恭畢敬。

元善見已經從晉陽大軍所造成的沖擊感中緩過神來,他趕緊將高歡扶起,感慨道:

“高王無需多禮,昔日爾朱亂政,暴淩百姓,大魏有倒懸之急、傾覆之危,幸得高王建義,掃除奸佞,重懸日月,再造國家。

“高王有大功於國,得定策之勛,鴻勛巨業,無德而稱,又嫁女於朕,是為丈人行也,朕欲賜王殊禮,請王勿要推辭。”

所謂定策,即指大臣謀立天子,高歡一生立下過兩次定策之勛,其一自然是隨爾朱榮推舉元子攸為帝,憑此功勛,被授予銅鞮伯的爵位。

第二次則是聽從高澄的建議,迎立元善見為帝,一眨眼,昔日八歲的稚子,如今也成了十七歲的青年人。

按理早該親政,卻因高澄太過熱心為大魏做貢獻,只得日復一日悶在宮中學醫。

元善見這一番話大體出自真心,這些年來,高歡對他著實沒得說。

不只是嫁女這一件事,高歡對元善見始終恪守禮節,從未有過逼迫之舉,當然,惡人都是由高澄指派高隆之去做了。

雖然沒有歷史上元修能在洛陽聚集河南十萬大軍的權力,但這也不能怪高歡厚此薄彼。

畢竟這一時空有高澄坐鎮,也不可能發生洛陽留守內鬥,乃至禁軍統帥婁昭棄軍逃亡的事情。

只能說,元修如此大的權力,固然是北魏尚有忠臣,但更多是高氏內部給大夥整了活。

元善見唯一的一句違心話,便是要賜高歡殊禮。

自王莽代漢以來,加殊禮一詞就已經變了味,又有後續曹魏代漢、司馬篡位、以及劉宋、蕭齊、蕭梁南朝三代權臣篡國,哪怕街邊頑童都明白,加殊禮便是篡國的前兆。

元善見雖是傀儡天子,又怎會主動規勸高歡受殊禮,不過是被高隆之奉高澄之意逼迫而已。

高歡固辭不受,他老淚縱橫,一番懇切言辭,真讓人以為他高氏滿門忠烈。

高澄明知道賀六渾擺明了姿態要當大魏忠臣,卻依舊安排了這一出戲碼,倒真不是為自己老爹過過戲癮。

要當忠臣,可不能悶頭幹,還得吆喝,讓人看到你對元氏的忠心。

這一場政治作秀,就是演給世人看。

高歡若真有心加殊禮謀國,早在當年高澄為他請封相國、加九錫、特許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的時候,高歡便不會推了後兩項,只得一個相國頭銜。

政治就是這樣,世人都知道加殊禮的目的,但權臣們受禮時,總要在旨意後頭加一句如蕭何故事,而非王莽、曹操、司馬氏、劉裕等人。

蕭何也很冤枉,搞得他好像是個圖謀篡國的亂臣賊子一般。

說好的如蕭何故事,可人家蕭何真沒篡漢自立。

當然,等小高王受殊禮時,還是得將蕭何寫上去,他這人最是尊重傳統。

拜謁了天子,高歡才與諸子相見,望見了高洋妻子劉氏懷中的三孫兒高殷,高歡想要抱一抱,卻還是忍住了。

他不願在諸多權貴面前放出一分半點的危險信號,這樣只會害了其余諸子。

高澄拜過高歡,便與隨行來到洛陽的一眾晉陽文武交談見禮,這一趟不止是掌管兵馬的徐遠、張起、白建、唐邕四人。

還有諸如高澄心腹陳元康,以及大將竇泰、彭樂、潘樂、薛孤延、莫多婁貸文等等。

陳元康望見自己的太陽,已經是淚流滿面,真不是作偽,他這人淚腺就是這般發達。

對於陳元康的異樣,眾人也不驚奇,他與高澄的關系人盡皆知,屬實是身在晉陽,心在洛陽,高歡對此反而很是欣喜,就差與人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