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改旗易幟

大將軍府幕僚盧詢祖來到上庸郡,受到了郡守扶猛的熱切接待,畢竟就扶猛這種做過兩次降將的人來說,你不能指望他在孤懸於外的情況下,還能為南梁守節。

扶猛需要考慮的,只是在擁抱宇文泰,與奔向高澄的懷抱之間做出選擇。

高澄當然不知道扶猛的心思,但他也確實有把握,畢竟開出的價碼不算低。

盧詢祖告知,高澄願意以其據城歸附之功,上奏天子,封他為上庸縣子,雖然在八等爵,即郡王、郡公、縣公、縣侯、縣伯、縣子、縣男、鄉男中,只位於倒數第三等,但相較於南梁所封倒數第二等的宕渠縣男,也算是往上擡了一擡。

同時許諾授扶猛為水師都督,輔佐大都督編練水師。

至於上庸、新城二郡郡守,則由其子繼任。

關於這一點,扶猛頗有異議,他更希望高澄能許其家族永鎮上庸、新城二郡,世襲郡守之位。

對此,盧詢祖很不客氣地表示,之前關隴有許多刺史以一州之地來降,也不過封爵留任,隨著先王放棄世襲並州刺史,大魏再無地方長官世襲,能許扶猛之子接替郡守之位,已經是為了讓扶猛安心離開二郡,前往外地操訓水軍,才做出的破例之舉。

說罷,又與扶猛提了一嘴於謹的故事後,反問道:

“大王知郡守善水戰,愛惜郡守之能,方才遣使來招。若僅僅為得二郡之地,只需遣斛律將軍(斛律光)領軍三萬自北出陜州,高將軍(高季式)領軍三萬由東出廣州,侯刺史(侯景)領軍二萬由南出荊州,八萬大軍三面來攻,將軍又當如何禦敵。”

斛律光、高季式只是練兵大將,但恐嚇而已,難道還真要與扶猛將職權一一解釋清楚。

扶猛清楚此言非虛,上庸、新城周邊是真駐紮了這麽多軍隊,畢竟都是鄰居,平時沒少有探子往來。

這也是他一心投奔高澄,而非宇文泰的原因。

畢竟哪怕侯景要防備南梁不能出兵,僅是新近安置過來的陜、廣二州六萬鮮卑戰兵,也不是他那兩三千人能夠抵禦的。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扶猛也不再堅持要世襲二郡郡守,很痛快的答應了高澄所給予的條件。

上庸郡當天便撤了梁旗,而代掌新城郡事務的扶猛之子得知消息,也隨即在城頭立起了魏旗。

扶猛留其子守新城、上庸二郡,自己則應盧詢祖之邀前往拜謁高澄,這也是信任高澄過往的政治信譽,才讓扶猛放心去往洛陽。

要換了高歡相招,估計要反復催促,甚至派兵相請,才肯扭扭捏捏動身。

其實扶猛之所以選擇高氏,又何嘗不是因為高澄重諾的好名聲,換了宇文泰,哪怕說得天花亂墜也不敢信,畢竟吸了蕭衍這麽多年血,關中大敗之後,轉頭便背盟而攻。

還在半途中,盧詢祖便收到了兩條消息,其一是梁使已經抵達洛陽,第二條則是其祖父,在洛陽養病的盧文偉去世,享年六十。

高澄親往吊喪,並上疏天子,為其追贈使持節、侍中、大將軍、都督定、瀛、滄三州軍事、尚書左仆射、定州刺史。

對比盧文偉大夏縣男的爵位,這份哀榮著實大方。

參與信都建義的一眾人等,盧文偉算是爵位最低的一批人,也與早些年唆使神算子劉靈助叛亂的經歷有關,讓高歡覺得他野心勃勃,雖然也曾做過刺史,但一直沒得到過立功的機會。

或許他學一學李元忠,主動往小高王府裏塞人,也不至於到死還只是個縣男爵位,瞧瞧人家李元忠,高澄內院趙郡三李的名號,甚至直逼博陵三崔。

無論在高歡一朝,還是高澄一朝,李元忠都混得風生水起,出蕃歷侍,始終身居要職。

由於盧詢祖之父盧恭道先於盧文偉而去,大夏縣男的爵位自然要由盧詢祖來繼承。

高澄得到快馬報知上庸、新城二郡改旗易幟,立即以盧文偉勸降有功,上疏為其請封大夏縣子。

他對有功之人,向來不吝封賞。

盧詢祖回到洛陽城裏,強忍悲痛,先帶扶猛往中書省覲見,又再三感謝高澄為其祖父追贈哀榮,才回府參與治喪,留下扶猛接受高澄關於水戰知識的請教。

扶猛雖然詫異於齊王不恥下問,但也是有問必答。

兩人一問一答間,高澄多少也對水戰有了些了解,更清楚扶猛確有才能,他當即依諾,命扶猛為水師都督,輔佐水師大都督厙狄幹練軍。

至於厙狄幹的定州刺史一職,則由高歸彥接替。

厙狄幹作為代北鮮卑人,自然是不通水戰的。

不懂沒關系,可以在招募來的一眾水師都督的輔佐下慢慢學,更重要的是水師大都督必須是信得過的自家人,很明顯,高澄這位剛正不阿的姑父無論資歷、還是忠誠度,都是不二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