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齊王返洛

三河五萬水師招募工作早已宣告完成,厙狄幹與前來接替定州刺史一職的高歸彥完成了交接,又一次領著一家老小返洛,就任水師大都督,而遴選的五萬三河水師,也紛紛扶老攜幼,有組織的去往司州安居。

作為這一次府試的落榜生,王公允也算是學籍跟著戶口調動,由鄴縣縣學,轉移到了新安縣縣學就讀。

新的戰船暫時只停留在找到了充足木料的階段,日常操訓全憑北魏時期留下的老古董。

老舊戰船肯定是有的,否則慕容紹宗與劉豐也無法在攻潁川時,乘樓船觀望,落得一個不通水性,投水而死;一個善泅,可還沒等爬上岸,卻遇見岸邊守著的西魏兵,被刺死。

高澄返程走的藍田關、武關一線,經商於古道返回關東,於廣州州治魯陽(河南魯山)暫時落腳。

期間在廣州練兵大將高季式的陪同下,巡視過軍營,又是一番老套但有效的表演,拉近與將士們之間的距離,鞏固他們與高家兩代人的感情。

回到魯陽城中,高澄喚來廣州刺史張師齊,向他詢問廣州境內遷徙事宜。

正如之前所提,既然預計在五至六年後,通過關東由亂入治的新生潮一代補充三河地區勞動力,這一次的遷徙戶,便基本與子嗣即將成年的家庭無關。

依照張師齊所稟,戶部也確實按照高澄的規劃,這一次的遷徙戶都是子嗣年幼的家庭,幼童們距離十五歲分田的年齡平均還早個十年,等他們到了分田的年紀,估摸著也差不多到了江南大開發的時候。

說是一百萬戶,近五百萬人口西遷,實質成年人口僅男女各一百萬,關隴之田足夠分配。

在這個十五歲分田,即獨立成戶的時代,是不存在一個家庭存在兩個以上成年人口的,尤其是高澄主政,更是嚴格了一夫一妻為一戶的制度。

平民階層納妾還要等到忽必烈時候,年滿四十未有子嗣者,可以納妾一人,這一舉措到了明朝才有了法律保障,即《明會典·律例四》:‘民年四十以上無子,聽之。’

其實哪怕是達官顯貴,在妾室數量上也有明確規定,《晉令》便明文規定:諸王置妾八人,郡公、侯妾六人。

北魏所沿襲的《官品令》亦有明確規定:第一、第二品有四妾,第三、第四品有三妾,第五、第六品有二妾,第七、第八品有一妾。

只不過遵不遵守就是另一回事了,小高王自己就明顯超出了王爵置妾八人的約束,當然這不妨礙他在冀州刺史元孝友的建議下,重申《官品令》,嚴禁官員超額納妾。

七、八品官員才能納妾一人,更別提是平民。

眾所周知,律法約束不了齊王,卻能通過齊王約束所有人。

至於能否組織起這麽大規模的遷徙,自然是無需擔憂的,高歡三天之內便能盡遷洛陽地區四十萬戶,古代並沒有那麽看重人權。

高澄在秋收以後發動民眾遷徙,有接近四個月的時間由各州郡組織遷徙,只需趕在來年春耕完成即可,在時間上綽綽有余。

賠償拆遷款什麽的,更是想都不要想,像小高王還安排地方政府為眾人修築屋舍,已經夠難得了,換個心黑點的,只是搭個棚戶區,讓遷戶們在遼闊天地下自建家園,也不是做不出來。

至於安家費,那是戰兵們遷徙才享有的補貼,比如已經在洛、伊兩水上操訓起來的水師,當然,由於安排民眾遷徙,國庫這半年好不容易攢的鹽利幾乎耗盡,這一次水師們得到的安家費自然要遠遜之前六鎮鮮卑。

不過也沒什麽人鬧意見,畢竟高家偏心那群鮮卑兵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都習慣了,畢竟小高王也沒忘了大夥,過去也給眾人發了外兵軍餉,雖然數額相較中兵少了許多,但那些鮮卑人也確實是在用命換。

當然,更重要的是到了明年,他們也能拿上中兵軍餉,便也沒有死抓著安家費少了的事不放,畢竟朝廷窮的事也不是什麽秘密,戶部尚書崔季舒整天頂著用草木灰染白的頭發,逢人就大吐苦水,也算把這事鬧得人盡皆知。

其實國庫真沒崔季舒說得那麽窮,甚至是回了一大波血,畢竟鹽利是耗得差不多了,但是秋稅卻收上來了,由於遷民行動是在秋收以後啟動,一百萬戶遷民該在當地繳納的稅款,更是一分不能少,減免稅賦等你到了安置地再說。

只能說崔季舒這人哭窮是哭習慣了,他甚至從國庫撥款借著修繕齊王府的機會,秘密挖掘出了一條地道,地道直通趙郡公府禪室。

眾所周知,趙郡公高睿的母親元季艷好念佛,常常在禪室一坐就是好幾個時辰,少有人去打擾。

高澄肯定是不會鉆地道的,他這人最缺安全感,絕不會去那種陰暗狹窄的地方,將來便只能勞煩元季艷時常走動,由地道來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