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出兵

回到明光殿,高澄聽聞天可汗一說,劍眉微挑,似乎對禿突佳的建議大為意外,連忙撇清道:

“朕有何功德,能受此封號,此事莫要再提,恐惹世人譏笑。”

顯然小高王多多少少有點自知之明,人家二鳳那是把異族打得心服口服,才得了天可汗的名號,自己有什麽功績能夠又能得此名。

但微微輕揚的嘴角卻向眾人透露了他的真實想法。

能夠在殿內侍奉高澄,哪個不是生了一顆七竅玲瓏心,近侍們立即對高澄一陣歌功頌德,誇耀他過往的豐功偉績。

只是一群宦官吹得再兇,礙於他們身份過於低微,總讓高澄覺得爽感不夠。

要是把宇文泰、蕭菩薩、阿史那土門這些人全捉來,代替這些小太監吹捧,那才叫盡興。

禿突佳唯恐高澄繼續推辭,哭訴道:

“陛下!天可汗!你是天下共主,你的柔然兒女正受突厥屠戮,他們盼王師,如久旱望甘霖,還請陛下施以雨露,救漠北之民於水火。”

眾所周知,小高王這人啥都好,就是心太善,見不得民眾受苦。

遲疑許久後,一聲長嘆,高澄對禿突佳道:

“若受此號,恐遭人笑,不受此號,出兵塞外,則名不正言不順,罷了!為了漠北之民,朕又何計個人榮辱,郁久閭卿請起,天可汗,朕受了!”

在場眾人無不恭稱天可汗,高呼萬歲,禿突佳亦在歡呼的人群之中,聽聞高澄願意出兵,他立即立即轉悲為喜,笑容洋溢在了臉上。

禿突佳為高澄冠上天可汗之稱,大體出自公心,為了讓高澄有理由出兵漠北,當然,其中少不了有點個人的小心思。

他來洛陽已經十年,就回去過柔然兩趟,第一次是為高澄與兄長商議買賣高車婦人一事,第二次則是送侄女靈柩歸鄉。

俗話說,人走茶涼,禿突佳久不在王庭,要想在未來柔然汗國新的權力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可不得做點大貢獻,奉上天可汗之稱,說服高澄出兵,便是他的功績。

想來所謂天可汗之稱,其余柔然王室,包括新的可汗,都是會認的。

主力幾近覆滅,面對亡國的威脅,柔然成為北齊附庸已是注定的事,對於柔然王室們來說,沒有比高澄這個忠厚人更值得投奔的對象。

高澄面對眾人的稱賀聲,終於流露出一絲笑容,對禿突佳道:

“郁久閭卿且替朕先往朔州,告知鐵伐,明日朕自會起精兵十萬北上與他匯合。”

禿突佳應命,辭行後,出了宮回燕然館告知一聲,收拾了幾件衣物就帶了親隨北上。

明光殿內,高澄還在暗喜天可汗的名頭,又聽聞第四子高孝瓘在殿外求見。

‘他這時候不在竇泰府上,怎地如此早就回了宮。’

原來自從高澄允許高孝瓘隨竇泰習練騎射,他便會在午後出宮,往竇泰府上跟隨他學習,直到宮門將要關閉才會回來,如今離入夜可還有些時候。

高孝瓘進殿見禮後,便徑直道:

“父皇出塞北伐,孩兒請願跟隨。”

高澄瞧著兒子臉上與八歲年齡不符的堅毅,卻還是沒有答應:

“出塞作戰,兇險萬分,沒人能顧得了你,你就乖乖留在洛陽,隨竇泰學好了本事再說。”

高孝瓘很不服氣,覺得父皇輕視了自己,沒錯,他是才開始有系統的學習騎射技藝不久,但天賦出眾,稱得上是初窺門徑,據此前返京述職的表叔段韶說,父皇少年時,他教授了兩年,始終入不得門道。

“父皇莫要小瞧了人。”

高澄將他招至身邊,揉搓著他的小腦袋道:

“出塞不比其他,你且安心留在國中,待將來南征,再隨軍侍奉。”

聽高澄松了口,高孝瓘沒有得寸進尺,非嚷著要跟著出塞不可。

看著他離開的身影,高澄很是欣慰,兒子有這份心顯然是好的。

至於將來南征帶上高孝瓘也並非托詞,雖說在他看來,自己的後繼之君最要緊的事政治屬性,但也不能對軍事一無所知,他確實打算再南征時,把所有兒子都帶上,讓他們對戰爭有個直觀了解。

有的人是想去,去不得,也有的人根本不想出塞,卻逃不掉,如高洋、高演。

高澄尚未下令讓二人跟隨,但聽說各部都在動員,高洋、高演已經在讓家人準備行囊,對高澄,他們足夠了解,南征都得把他們栓在身邊,如今出塞,又怎麽可能放過了自己。

當夜,就有禦史上表彈劾高敖曹、高季式禦前失儀,高澄對此只是一笑置之。

昭德三年(550年)六月初三,早已經依照動員令集結的京畿軍將士們在一番點兵後,與家屬揮別,隨高澄離洛,繼續用性命博取富貴、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