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火了(第4/6頁)

只是《桃花源記》雖然經典,但流傳甚廣,像她這樣上過初高中的應該都知道。

如果作者是和出版社合作,將原故事畫出來也就算了,但這樣改個名字,換個背景就當做是自己的東西,是不是不太合適?

不過鄭雲轉念一想,《連環畫報》是目前發行量最大的畫報,出版方應該不至於自毀長城,更何況……一顆榴蓮?

一看這奇怪的名字,鄭雲就知道這是個新人。

倒不是她嫌棄這名字,而是她博覽眾畫報,連環畫也看了不少,房間靠墻的書架,是她專門買來放連環畫的。

用她媽的話來說,小人書攤的連環畫都沒她多。

這麽特別的作者名,如果她見過,肯定不會忘記,既然沒印象,那可肯定是新人。

出版社會為了新人破壞規矩嗎?

鄭雲覺得不會,於是她繼續看了下去。

在看過外面的景象,並得知青青從小生活在這裏,沒出去過後,李茂昌也終於見到了這個家庭的男主人,也就是青青的父親。

對方的穿著也很復古,是建國前常見的長襖,洗得發白的藍色襖子上打著大大小小的補丁,可以看出這個家庭並不富裕。

李茂昌打量對方時,青青父親也在打量他。

良久,青青父親問:“外面現在還打仗嗎?”

李茂昌愣住,問:“您在外面生活過?”

青青父親說當然,但那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當時他還只是個孩子,一家人被沉重的稅收壓得喘不過氣。

他還記得從外面搬到桃花村時剛過秋收,那其實是個好年景,水田裏的稻穗長得又高又壯,卻被飽滿的谷子壓得直不起來腰。

每天晚上睡覺,他都能聽到父母在商量,等割了稻子,交了租子,要給家裏添什麽東西,廚房碗破得不能鋦了,老大腳上的鞋爛得不能穿了……往日說起來覺得愁苦的事,此時想起來卻讓他們心裏充滿希望。

只是秋收還沒完,頭上壓著的人就變了。

之前的軍閥被打跑,新來的也不是什麽好東西,位置沒坐穩就說要加稅,命令一層層下來,稅賦一層層增加。

最後算下來,不但這一年白幹,田地都要貼進去,村裏已經有人打算著賣兒賣女。

講到這裏,青青父親重重吸了口旱煙,李茂昌連忙問道:“然後呢?你們舉家跑到這裏來了?”

青青父親停住動作,側頭嘆道:“跑?哪有那麽容易,我們的根在這啊。”

看到這裏,鄭雲連忙翻頁,而後不敢置信問:“沒、沒了?然後呢?”

她死心地來回翻了兩遍,才注意到最後的“接下文……”字樣,才不得不認清楚現實,想知道後續,只能等半個月,哦不,應該是七天後。

行吧。

鄭雲攤在床上,無可奈何地想著。

但躺了沒一會,她又忍不住從床上爬了起來,去客廳找到日歷,徑直翻到十六號。見當天是周日,她激動得原地蹦起,引得剛進屋的鄭母嫌棄道:“二十多歲的人了,性格能不能穩重點?每天蹦蹦跳跳的像什麽話。”

鄭雲連忙道歉,後退著回到房間,拿起床上放著的《連環畫報》。

本來她是想看後面故事的,但手不怎麽聽使喚,等回過神,頁數又回到了第一頁。

要不……再看一遍?

念頭剛閃過,鄭雲就再次投入到了故事裏。

從六月九號到六月十六號,短短七天時間,鄭雲少說翻了百八十次《連環畫報》看《出桃源村》。

其實故事她早就記得滾瓜爛熟了,配圖也看了無數遍,說到配圖,初看不覺得,雖然畫面幹凈精致,但畫風真不算特別,而且黑白圖畫,能看出來的東西太少了。

不過看多了,鄭雲發現作者繪畫功底是真不錯,三十多幅圖,沒有一個線條是多余的,可以看出作者的遊刃有余。

鄭雲覺得,這個一顆榴蓮應該是學畫畫的,也有些文學功底,但以前應該沒畫過連環畫,所以畫風不夠鮮明。

但鄭雲覺得,只要一顆榴蓮能一直畫下去,遲早能形成自己的風格。

話說回來,這日子可真難熬啊,明明才七天,她感覺像是過了七年。以至於十六號當天,她天沒亮就起來了,一是興奮的,二也是為了能第一時間看到《出桃花村》的後續內容。

這一天,鄭雲的確第一時間看到了後續內容,但看完後她才發現,《出桃花村》居然還有下!

這也意味著她還得再等半個月!

不對,七月一號是周一,而且她那周上早班,這意味著她得等二十多天才能看到結局。

啊啊啊!

未來二十多天她不用睡覺了!

在有新華書店的城市,像鄭雲這樣抓心撓肝的讀者不在少數,家住首都的張亞平就是其中之一。

但和鄭雲不同的是,張亞平初中畢業後沒有順應政策下鄉,街道也沒有給他安排工作,所以他目前是無業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