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幹活(第3/6頁)

何老師很不滿意蘇婷的回答,表情嚴肅道:“蘇同志,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你們可別犯糊塗,以賀焱的成績,以後肯定能考上重點初中、高中,順利的話,被推薦上工農兵大學也是很有可能的,他現在才三年級,這麽早讓他輟學,他以後還能有什麽前途?”

問完何老師頓了頓,繼續說:“我說句不中聽的,如果你是親媽,大院裏的人知道這件事,只會說你們夫妻想法有問題,可你是後媽,賀焱要真輟學了,別人指不定以為是攛掇的,你的名聲要不要了?”

這話的確不太中聽,但蘇婷知道何老師是真的關心賀焱,所以沒生氣,只道:“何老師你放心,如果他沒有改變主意,我跟他爸爸肯定也會押著他來學校,但在此之前,我們還是想磨磨他的性子,讓他吃點苦頭,知道讀書的好,免得以後總想七想八。”

蘇婷話說得誠懇,何老師放心不少:“你們能這麽想就最好了,說實話,我有時候正不理解這些孩子,他們怎麽會覺得輟學是好事?回家能隨便玩?”

“有這想法的都是大院裏的孩子吧。”

“大部分是。”

“那就是日子過得太好了。”

雖然這時候養孩子沒有幾十年後精細,但大院裏的孩子家境都不差,軍嫂們有工作的少,沒工作的多,家務基本上用不著孩子幫忙。所以大院裏這些孩子,乖的放學後還知道做作業,不乖的放下書包就出去玩,日子舒坦得很。

人的日子一好了,就容易想七想八,這群孩子就是典型,都是欠教訓。

蘇婷這話說進了何老師心坎裏:“這幾天我就總在想,人跟人之間的命運,真是不一樣,就說我們班的陳娟娟吧,多好的孩子啊,成績好,性格也乖,就算上著學,回家活也沒少幹,可她家裏就是不知足,非要她退學,再看大院裏這些孩子,都是家長催著趕著到學校。”

聽完何老師的話,蘇婷覺得她是個理想主義。

想想也很正常,雖然高考停了好幾年,但這時候的主流思想仍是讀書改變命運,這話也沒錯,幾十年後財富排行榜上的那些大佬,很多都是通過讀書改變的命運。

但在蘇婷穿越前,階級漸趨固化,寒門難出櫃子反而成了主流思想。怎麽比呢,那些有錢人的孩子,出生就在羅馬,而窮人的孩子,拼盡了全力,也未必能到達富人孩子的起點。

看得多了,蘇婷反而變得木然,沒了那麽多同情心,她自己的日子都那麽難,哪有資格同情別人。

但她仍敬佩像何老師這樣的人,因為她知道,社會需要這樣的理想主義。

因此,蘇婷願意幫何老師出出主意:“想讓陳同學的父母改變主意,讓她回到學校繼續上學這件事並非完全不可能。”

何老師眼睛一亮:“你有主意?”

“有點想法,但不一定能成。”

“能說說嗎?”何老師連忙問,她是真的可憐學生,但也是真的沒辦法了,所以就算蘇婷說的辦法沒那麽容易,她也願意試一試。

“陳同學的父母想讓她輟學,說來說去,無非是覺得女兒終究要嫁出去,不想在她身上投入太多,他們眼裏只能看到錢,那就告訴他們生錢的辦法。”

何老師蹙眉:“她一個孩子,能有什麽生錢的辦法?”

“她現在是孩子,但不代表以後永遠是孩子,”蘇婷問,“何老師,你是什麽家庭出身?”

“農民家庭。”

“你跟你丈夫是怎麽認識的?”

何老師遲疑問:“這……跟這件事有關系嗎?”

“當然有關系。”

至於什麽關系,蘇婷賣了個關子沒說,何老師也沒追問,回答說道:“我們是相親認識的。”

“當時你丈夫提幹了嗎?”

普通的初中、高中生參軍,基本都是義務兵,幹得好才能轉志願兵,再幹得好,就能提軍官,當上排長連長。

提幹以前,部隊發的是津貼,按當兵年限來,收入不會太高,提幹以後發的是工資,副排長工資有五十五,趕得上地方國營廠老職工的收入了。

何老師說:“提幹了,他當時是副連。”

“那他怎麽會跟你相親?”

“我們一個地方的,他嬸子跟我小姨認識,覺得我各方面條件都可以,也讀過書,就提了相親的事。”

“彩禮給了多少?”

“一百二十八,加一塊手表。”

“這就是了,你農村出身,初中學歷,別人給你介紹的是軍官,彩禮一百二十八還有塊手表,我也是農村出身,初中學歷,相親嫁的也是軍官,彩禮六百八十八,加三大件。”

其實原身跟賀東川不是相親認識的,但何老師又不知道這些,蘇婷就厚著臉皮給自己臉上貼了金:“養大一個孩子,供她讀書要多少錢?小學學費書本費,一年五塊夠了吧,五年就是二十五,初中高點,一年加起來可能要二十,三年六十,這加起來都不到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