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斯文(第4/6頁)

公告欄就在婦聯所在辦公樓外面,正對著大院門口和遊樂場,軍嫂們進出,或者帶著孩子們來遊樂場玩就能看到。

可以想到,未來一個月,只要看到公告欄,軍嫂們就會議論起這件事,於、徐二人至少要丟一個月的臉。

而且能看到道歉信的不止軍嫂,來往的孩子和軍官都能看到。

孩子們還好說,年紀小什麽都不懂,頂多笑話笑話於、徐兩人,但軍官們看到就不好說了,尤其是兩人各自丈夫的領導,每天進出都能看到下屬妻子的道歉信,而且道歉的原因還是造軍嫂的謠,回到部隊看到她們的丈夫,心裏未必不會有想法。

因此,這事雖然沒有上報部隊,但一個月下來,於、徐兩人的丈夫大概率是要受她們拖累的。

但沒有人同情兩人,也沒有人覺得蘇婷不應該追究。

這事也就是蘇婷碰上了,換個性子軟和的軍嫂,被造謠也大概率是忍了,到最後自己名聲受損,傳開了丈夫也受影響。

她們傳謠的時候就沒想讓蘇婷好過,憑什麽要讓蘇婷放過她們?

甚至不少軍嫂覺得蘇婷幹得好,今天這場大會也給她們打了樣,讓她們知道了以後碰上被造謠的事,應該怎麽維權,怎麽讓造謠者自食惡果。

而那些平時愛背後說人的,也都冒出了一身冷汗,紛紛決定閉上嘴巴,她們可不想被公開處刑。

於是軍嫂大會後,大院裏背後說人的情況大大減少,整體風氣也好轉了不少。

也算意外之喜。

……

上一個故事完結後,蘇婷一直沒什麽靈感。

這麽說也不對,期間她也有過靈光一閃,但當大綱列出來,蘇婷就知道這個故事不能畫,或者說,暫時不能畫。

過去一年裏,蘇婷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時候,雖然有連環畫在連載,但期間她會冒出各種各樣的靈感,這是擋不住的。

每次靈感剛迸出來,她都覺得下次要畫這個故事,但當故事被細化,她就知道這故事不能畫。

雖然五十年後的審核力度也在不斷縮緊,很多題材不能寫,脖子以下要和諧,但只要不踩線,有些東西寫了也頂多是被鎖,後果在可控範圍內。

這年代就不一樣了,雖然沒有明令禁止,但像愛情、武俠、懸疑很多題材都沒人敢寫,因為一個搞不好,就會被扣上思想不正的帽子,下放勞改。

下放農場的人中最多的是什麽?是知識分子。

蘇婷沒有什麽崇高的理想,她畫連環畫,就是為了掙錢,為了吃飯。她也很慫,怕被扣帽子,怕下放勞改,所以選擇題材時,她非常的小心謹慎,這從她之前連載的故事就能看出來。

她連載過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出桃源村》實際上借用的是桃源村人的視角,展示了舊社會的殘酷,以及新社會的美好。

第二個故事《知青》也差不多,講述的是一群年輕人,懷著夢想下鄉知青,期間經歷過挫折,也後悔過自己的選擇,但最終決定留下的故事。

兩個故事都很根正苗紅,蘇婷很喜歡,但她不得不承認,在創造過程中為了避免被扣帽子,她的確刪減了很多內容,也因此犧牲了故事性。

雖然兩個故事連載反響都很好,讀者信件成袋成袋地被寄過來,《知青》完結後,出版社也聯系了蘇婷談出版,但這段時間裏,蘇婷的確有點提不起興致畫新故事。

特別是當她每次靈光一閃,又在故事被細化後,確認這故事不能畫,真的像一盆冷水被潑下來。

也有能畫的故事,但還沒動筆,蘇婷就預想到了未來,連載過程中,她必然得小心再小心,就像雙手被束縛著,畫不暢快。

再想到《知青》篇幅長,出版至少有六本,出版社說的是兩本一起出版,未來九個月內出版完,版稅隨連環畫上市支付。

連環畫的定價和出版冊數跟之前《出桃源村》一樣,定價兩毛六,每本出一萬冊,不過給她的版稅增加到了百分之十七。

也就是說,未來大半年內,就算蘇婷什麽都不幹,每三個月就能入賬八百八十四塊,換算到每個月,她的收入是兩百九十四,差不多是賀東川月收入的兩倍。

因此,蘇婷沒急著逼自己畫新故事,雖然出版社催得急,但她已經做好了未來兩年內不開新連載的準備。

直到最近,賀焱輟學回家幹活和工作這件事,讓蘇婷有了新的靈感,她想以他為原型畫一個故事,名字她都想好了,就叫《三火打工記》。

嗯,這名字有點草率,但只要賀焱願意當這個原型,故事名可以再考慮。

賀焱是很願意成為媽媽故事裏的主人公的,只是這事吧,雖然他已經在全班同學面前講過了,但想到被媽媽畫出來後,可能被全國人民看到,他心裏還是有點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