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新故事(第2/5頁)

“沒有。”

“那您覺得,其他畫報想不想跟蘇同志合作?如果讓利就能得到這個機會,他們原本不願意讓利?”

主編說道:“誰給的錢多跟誰走,這也太功利了。”

王靜芳:“……”

談感情的時候,他跟人談錢,到了談錢的時候,他又跑去跟人談感情,如果面前的人不是直屬領導,王靜芳真想一巴掌把他拍上天。

她攤手說:“您要這麽說,那我也沒辦法了,我會跟蘇婷提開新連載的事,但什麽時候開,她還想不想繼續在我們畫報連載,我就不能確定了。”

王靜芳表現出脾氣,主編態度倒是軟化了下來:“那什麽,你提的建議我會認真考慮,蘇同志那邊,你再多催催。”

“行啊,我回去就給她寫信,”王靜芳痛快點頭,但下一秒又問,“不過主編,這信我要怎麽寫?提待遇這件事,我是跟她說呢?還是暫時不提?說的話我是按百分之二十七告訴她,還是直接說百分之三十?”

見主編被問得啞口無言,王靜芳繼續說:“這事啊,我覺得您最好早點定下來,一封信走急件到滬市,至少要三天,三天復三天,一不留神,半個月就過去了,要是中途有什麽變故,可不好辦啊。”

主編心想三加三不等於六嗎?你怎麽十五天都出來了。

但他也看出來了,王靜芳這是打定主意要為蘇婷爭取版稅分成,倒不是胳膊肘往外拐,而是想用高待遇把人留下來。

其實待遇不是不能漲,之前蘇婷名氣小,所以定出版冊數時,出版社有所保留,定的都不高。

《三火打工記》再版還沒幾個月,就又賣完了,後面再有出版,冊數完全能定到單本五萬以上,甚至再翻個倍。這樣版稅雖然漲了,但出版社最終的收入肯定會增加,而且待遇提高,蘇婷心裏也會高興,不會冒出這樣那樣的想法。

想到這裏,主編咬牙道:“百分之三十就百分之三十。”

見主編終於肯給句準話,王靜芳臉上露出真心實意的笑容:“成,我馬上給她寫信,讓她收到信後電話聯系我。”

“嗯……”

主編點頭,想了想又囑咐道:“對了,你跟她談新連載的時候,讓她別畫短篇了,最好能畫成《知青》那樣的大長篇,你也不用擔心沒有位置,只要她能畫,什麽都好說,你明白嗎?”

“明白明白。”

王靜芳臉上笑呵呵,心裏卻無力吐槽,覺得她們主編太會想美事了。蘇婷一年畫一個短篇都難,他倒好,張口就是大長篇,最好全年無休。

讓他做夢去吧,她做好自己工作就行。

……

因為蘇婷之前透露過今年想休息,所以王靜芳本來以為就算待遇提高了,想說服她畫新故事也會費不少口舌。

但王靜芳沒想到,蘇婷還真改變了主意。

只是新故事題材有點沉重,跟拐賣兒童有關,王靜芳聽後問:“你怎麽突然想畫這種題材?”

怕蘇婷誤會,王靜芳特意解釋:“我不是說這個故事不要,只是三火系列前兩本都比較童趣,而這個題材太沉重,我怕讀者接受不了。”

蘇婷沒隱瞞,三言兩語把過年返程時火車上遇到的事說了:“我沒有特別崇高的想法,就是想盡一盡自己的力量,至於風格,王姐你放心,新故事跟之前不會有太大差異。”

這一點在給王靜芳打這通電話前,蘇婷就考慮過了。

其實確定畫這個故事後,蘇婷想過重新開個故事,不畫三火系列,因為這個題材太沉重,她也怕讀者不吃。

只是沉重的故事往往小眾,在八九十年代,國內湧現了很多作家,擅長刻畫農民的悲苦,其中不乏佳作,獲獎無數。

但這些故事往往提起來大家都知道,但讀者卻沒有那麽多,甚至還有不少讀者是學生時代,被老師推薦去買的書籍。

換句話來說,這些故事讀起來是有門檻的,讀者就算不用多有學問,至少得能靜下心來看一本書。

別覺得看完一本書很容易,一個沒有閱讀習慣的人,是很難順暢地看完一本書的,更不用說這本書劇情沉重。

七八十年代連環畫能這麽火,就是因為連圖帶畫,看起來輕松,沒什麽門檻,所以看連環畫的不止有成年人,還有很多半大孩子。

如果蘇婷把故事畫的很沉重,成年人不好說,半大孩子大概率不會感興趣,到時候熱度可能起不來。

而蘇婷決定畫這個故事,主要是因為她想借由連環畫的熱度,讓大家重視起防拐教育。

這麽想可能有點托大,但卻是蘇婷能想到的最好,最快速的辦法。

但話說回來,如果她要重新畫一個沉重的故事,熱度起不來,最終可能達不到她想要的結果。

因此,經過深思熟慮後,蘇婷決定蹭一蹭三火系列的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