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激動(第2/5頁)

至此,賀焱才明白慢慢為什麽生氣,解釋說:“我第一個看到你,最先跟你打招呼,然後才看到爸爸媽媽,所以後面是在跟他們打招呼啊。”

慢慢撅起嘴巴:“是這樣嗎?”

“當然是這樣!”賀焱用力點頭。

蘇婷笑著問:“既然是誤會,慢慢你要不要跟哥哥道歉?”

剛開始以為自己被忽略的時候,慢慢心裏的確很難過,但誤會解除後就好了,聽著媽媽的話,她扭捏了一下說:“哥哥對不起。”

“沒關系。”賀焱大方表示,拍拍身邊的空位問,“你要不要坐回來?”

這下慢慢顧不上扭捏了,用力點頭:“要!”噠噠噠又跑回去。

何翠霞忍不住笑:“果然是孩子,脾氣來得快去的也快。”

“兄妹嘛,吵吵鬧鬧的感情才好。”孟秀珍笑著說,“他們兩個年紀差的大,吵的都算少的,我家那兩個小的就隔了一歲,在家的時候天天吵,上初中才消停點。”

基地附近沒有初中,而縣城離家又有點遠,每天來回的班車又少,所以大院裏的孩子上初中後基本都會住校。

孟秀珍開玩笑說:“所以啊,別人是放假就高興,我是放假就發愁,看到他們就煩。”

“得了吧,”何翠霞不信她這話,拆穿道,“你現在這麽說,等過幾年他們長大了,各有各的事業,離家遠回不來你更要煩。”

“如果他們是因為各自有工作回不來,我怎麽會煩?”孟秀珍說著想起什麽,嘆了口氣說,“就怕他們下鄉回不來,沒有事業,不好成家,平白耽誤光陰。”

何翠霞想起來問:“對了,你大女兒是不是今年畢業?”

孟秀珍苦笑:“是啊。”

她和丈夫一起生了三個孩子,老二老三年紀離得近,隔了不到兩歲,現在一個上初二,一個上初一。老大年紀要稍微大一些,已經滿十七,她讀書早,今年夏天就要高中畢業。

如果是十年前,孩子高中畢業,父母心裏肯定是高興更多。

畢業了好啊,十七八歲已經是大人了,可以參加工作幫家庭減輕壓力了。

但現在,孟秀珍心裏只有愁的。

至於愁什麽,她不說,在座的成年人心裏都清楚。

雖然政策規定獨生子女可以不下鄉,但他們家有三個孩子,按照政策,只能留一個孩子在身邊。

老大馬上要畢業,老二老三看著不大,但頂多三四年,他們也會陸續畢業,留誰不留誰,是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

如果老大是兒子,孟秀珍可能沒那麽煩惱,男孩子嘛,下鄉多經點事也好,而且當大哥的,總要給弟妹立個好榜樣。

可老大是閨女,現在不比早幾年,下鄉知青過的什麽日子,她們都有所耳聞。

插隊到好地方,像她們駐地附近的還行,雖然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辛苦,但至少大隊幹部不能亂來。但那些插隊到偏遠地區的就難熬了,男知青稍微好點,頂多吃不飽飯,女知青卻很多都被糟蹋了。

正常來說,想把她閨女安排到周邊大隊下鄉不難,畢竟他們戶口都在這。

但誰都希望孩子去好地方,所以每到上山下鄉的季節,那些家裏有關系的,會走動關系,想方設法把孩子往好地方分。可好地方不會敞開接收知青,這麽做勢必會擠掉一些人。

她男人不是那種很會拉關系的,所以孟秀珍很擔心閨女會被人擠掉名額,分到偏遠地區。

何翠霞也想到了這一點,跟孟秀珍對著嘆氣,蘇婷卻覺得這不是問題,說道:“我覺得讓你閨女留城比較好。”

“我也想讓她留城,”孟秀珍無奈地說,“可她留城了,兩個小的畢業後怎麽辦?”

蘇婷心想今年就要恢復高考,以後都不用上山下鄉了,哪還用考慮兩個小的?不過當著大家的面,她不好說得太肯定,只委婉道:“我是覺得大運動都結束了,以後政策說不定會有變化。”

這話說動了孟秀珍,但她又有些猶豫:“萬一沒變呢?”

雖然蘇婷知道政策會變,但還是順著孟秀珍的話說了下去:“如果三五年內政策不變,那你就讓兩個小的下鄉,反正這幾年回城政策放寬不少,等他們下鄉後,你再看看能不能讓他們招工回城,或者讓他們去當兵,總有辦法。如果這幾年裏政策變了,那就更皆大歡喜,你三個孩子都能順利留城。。”

說到這裏,蘇婷話音一轉:“但你現在讓老大下鄉,萬一這幾年裏政策變了,你到時候還得想辦法把她弄回來。本來你三個孩子都能留城,卻因為你的錯誤決定,有一個只能在鄉下掙紮,你自己考慮考慮吧。”

孟秀珍笑:“聽你這話,好像政策變化是板上釘釘的事一樣。”

嘴上這麽說,心裏卻被蘇婷說服了,但這事她一個人做不了決定,得回去跟丈夫商量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