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記得補覺(第2/5頁)

“我不燙,沒時間打理,我還打算剪頭發來著。”

何翠霞反應跟孟秀珍差不多,滿臉驚訝問:“你頭發養的挺好啊,怎麽突然要剪掉?”

“沒時間啊。”蘇婷把洗頭難的問題又說了一遍。

何翠霞嘆氣:“你要上學,確實顧不了那麽多,你打算什麽時候去剪頭發?”

蘇婷說:“過幾天吧,我想等小焱考完試再說。”

何翠霞兒子孫林跟賀焱一個班的,今年也要參加小升初考試,想起這事,她可比蘇婷愁多了。

在大院同齡孩子中,賀焱算得上是別人家的孩子,不但長得好,還特別乖巧。

這半年裏蘇婷不在家,沒人盯著,賀焱不但沒逃學,每天起得還特別早,跑步、吃飯、上學,把自己安排得妥妥當當。

成績就更不用說了,除了剛轉學到滬市那會因為平川島的教學進度慢一些,導致他期中考試只考了第二,其他時候他一直都是年級第一。

因為賀焱,大院裏跟他年紀差不多的孩子,挨揍都比其他年齡段要多。

人比人氣死人啊!

這次小升初考試,全大院的軍嫂都對賀焱很有信心,覺得他就算考不到全縣第一,前三肯定沒問題。

跟賀焱比起來,孫林就普通多了。

性格談不上懂事,就是普通十來歲的男孩子,學習也不算上進,家長盯得緊就奮起一陣子,看得松就偷著玩的典型。

上五年級後,孫林最好的成績是班級十五名,最差的時候班級倒數,那次何翠霞氣得拿樹枝狠狠抽了他一頓。

直到現在,孫林每天放學回到家,何翠霞第一件事都是問他老師布置了什麽作業,然後盯著他寫完。

在何翠霞緊盯下,上次期中考試,孫林才考出了班級十五的好成績。

只是這成績對孫林來說算不錯的,可放到全校就不出眾了,要是全縣一起排名,又是中下遊水平。

雖說大運動結束後,各地初高中都在擴招學生,但學校招生都是有要求的,越好的學校對孩子分數要求越高。

以賀焱的成績,肯定能進縣裏最好的高中,孫林就不一定了,說不定只能去最差的初中。

高考恢復前,何翠霞從沒操心過這種問題,因為那時候送孩子去上學,主要是不想孩子當個睜眼瞎,而且上了初高中不管是招工還是當兵都好安排。

但要說他們多在乎孩子的成績,那真沒有,畢竟上高中靠的是指標而不是成績。

如今隨著高考恢復,高中招生政策也跟著變了,不再看指標,而要看學生成績。高中畢業參加高考也一樣,大學都是擇優錄取。

政策變,家長們的思想也開始跟著變,尤其是蘇婷這批軍嫂陸續考上大學,大院裏的教育氛圍日漸濃厚,軍嫂們對孩子們的教育也日漸上心。

何翠霞聽得多了,就慢慢總結出了規律。

好的初中不但教師資源雄厚,學習氛圍也濃,孩子學起來也更有勁,考上好高中的幾率也更大,形成良性循環。

而差的初中不但老師水平一般,學習氛圍也不好,孩子沒心思學習,就算考上高中也不會太好,是惡性循環。

誰都希望自家孩子有出息,能去好初中好高中考上好大學,但想到孫林的成績,何翠霞愁啊!

何翠霞的憂愁,孟秀珍很能體會,雖然她閨女成績優異,考的也是名牌大學,但下面還有兩個小的呢。

她家老二那成績雖然沒到慘不忍睹的程度,但也差不多了,班級中下遊水平,能不能考上高中還是未知數。

兩人對著嘆氣,蘇婷只好出聲安慰:“其實孩子都還小,現在努力,以後還有機會。”

孟秀珍說:“我家老二要是知道努力,我就不用愁了。”

“是啊。”何翠霞附和。

“那你們就多盯著點,”蘇婷想了想說,“其實我覺得你們要是能狠得下心,就去他們學校附近租個房子,每天盯著他們學習,再舍得花錢,就給他們請個家教。”

何翠霞問:“什麽叫家教?”

“就是家庭教師,你們去重點高中問一問,看有沒有成績好,家庭條件又比較困難的孩子,請一個,每天一個一輔導,一年半載補下來,我不敢說他們百分之百能考上高中大學,幾率總比現在大。”

孟秀珍思索著問:“請這個家教,一個月得多少錢?”

“你現在問我,我也說不出來啊。”蘇婷無奈攤手,如果是幾十年後,家教什麽價格她還能說出個一二三來,但這年頭根本沒人請家教,她哪知道什麽價格能請到人?

但看兩人一臉茫然,蘇婷還是認真琢磨了一下,說道:“我覺得價格再高,應該也不會比國營廠的學徒工高。”

幾十年後家教工資是不低,大學好的,家教收入過萬都有可能。可這是七十年代末,願意花錢請家教的家長很少,而且縣裏沒有中專大學,能請到的只有高中生,蘇婷這麽說,其實是在往高了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