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細節(第2/5頁)

喝酒容易誤事這句話是有道理的,雖然她們沒耽誤正經事,但張潔三人吐露了不少自己不為外人道的心酸。

他們這些已經參加工作的人,回來後個個都擺出了成功人士的派頭,問工作如何,答案肯定是非常好,再問領導如何,答案全都是非常器重我,最後問工作順不順利,答案又是非常統一的,非常順利,走上人生巔峰指日可待。

實際上職場哪有那麽容易,哪怕他們是天之驕子,單靠文憑,進單位後就能迅速得到領導的器重。

可學習和工作是兩回事,而且學校環境相對單純,而職場彎彎繞繞很多,他們這些年輕人在參加工作後,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挫折。

張潔和楊雨還稍微強點,一個下過鄉,一個工作過好幾年,李可是真的職場新人,進的又是機關單位,人際關系非常復雜。

雖然半年過去她成熟不少,但那是清醒的時候,一杯白酒下肚,她就忍不住了,越說越委屈,到後面甚至哭了起來。

張潔和楊雨雖然沒有她那麽失態,卻也都說了不少難處,其實她們倆工作上還好,剛入職時遇到了一些麻煩,現在都已經解決,並越做越順手。

她們的難處主要集中在生活上,參加高考時兩人就二十多了,四年大學讀完,妥妥的大齡女青年。

在學校時她們不覺得這有什麽,畢竟同學中年過三十大有人在,他們算年輕的。而且滬市是大城市,在這方面包容度高,結婚普遍比較晚。

但她們老家風氣相對守舊,哪怕是省城,女孩子普遍二十三四歲之前完成婚姻大事,過了二十五就算大齡青年。

更何況兩人早邁過了二十五歲這道坎。

兩人現在是上班有領導介紹,下班有家長催婚,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水深火熱。

三人都說了自己的煩心事,馬燕和蘇婷不說好像不太合群,便也說了些心裏話。

馬燕的煩惱也跟家庭有關,她小弟要結婚,爹媽手裏錢不夠,讓她幫忙湊彩禮。錢倒是不多,五十塊,她一個多月的收入。

如果這錢是她爸媽需要,她可能就拿了,但用途是給她弟弟娶媳婦,她不甘心。

在場五個人,馬燕跟父母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最差的。

倒不是說她父母怎麽苛待她了,在她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兄弟姐妹幾個算得上一視同仁,衣服都選深顏色,老大穿完老二穿,一直傳到老幺,有好吃的也基本平分,父母從不偏著誰。

到了年紀上學,兄弟姐妹幾個都被送去了學校,成績好願意讀下去的,家裏會一直供,成績不好的至少也要上完小學,夠國營廠招工的資格。

曾經馬燕一直覺得,跟大院裏絕大多數女孩子比起來,自己非常幸運,也過得很幸福。

但突如其來的大運動打破了這份幸福。

上山下鄉的消息傳來時,他們家有三個人要下鄉,但還沒等事情落實,她媽就火速把工作讓給了她大哥,然後花光家裏存款,給她三弟買了個工作。

她下鄉前,她媽抱著她哭,說他們也是沒辦法,家裏實在沒錢了,讓她體諒他們。

她不知道該說什麽,沉默地離開了家。

下鄉頭兩年,她一直過不去心裏那道坎,所以沒有跟家裏聯系,後來經的事多了,很多方面也看淡了,才和家裏恢復來往。

恢復聯系的第三年,她四弟初中畢業,父母再次托關系給他買了個工作。這一次她沒有太難過,只覺得意料之中。

而在第五年,她小妹初中畢業,命運和她一樣,背著行囊去了邊疆插隊。

馬燕以為自己早就看淡了,但當消息傳來時,她仍覺得心冷,那之後她再次跟父母斷了聯系,只跟遠在邊疆的妹妹來往。

直到她上大二,她父母從小妹口中得知了她考上復大的事,才再次給她寫信。

而這一次,她父母寫來的信裏,多了那十年裏不曾有過的溫情。說來可笑,過去那些年裏,她插隊的地方從未變過,可只要她不給家裏寫信,他們就會斷聯。

事實上放不下的人一直都是她。

但這次馬燕是真的放下了,她沒有回父母的信。

只是他們並不放棄,隔兩三個月就會給她寄一封信,後來見她不回,信件內容就從噓寒問暖變成了賣慘。

最終她還是心軟了。

雖然那些年裏,她已經累積了太多失望,可成長過程中,父母並沒有怎麽虧待過她。她可以狠心不跟他們聯系,卻沒辦法無視他們的病痛。

他們再次恢復了不鹹不淡的聯系。

有時候馬燕覺得這樣也挺好,經過那麽多事,讓她再像小時候那樣視父母為依靠,她辦不到。但偶爾聯系一次,等他們到了退休的年紀,她會承擔起贍養責任,更多的就沒有了。

但很顯然,她父母並不是這麽想的,他們打感情牌的目的,只是為了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