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九八八(第3/5頁)

一棟在軍屬安置辦的辦公樓後面,面朝軍屬安置辦站在樓下,右手邊就是馬路,馬路過去是籃球場。

而紀怡家在後面,所以剛走進大院,兩個小姑娘就分開了。

慢慢蹦蹦跳跳地上樓,走過樓梯拐角,擡頭看到大門敞開著,她大聲喊:“媽媽!媽媽!”邊喊邊往家裏跑。

但直到她走到家門口,才聽到蘇婷的回應:“幹嘛?”

慢慢跳進家裏喊:“媽媽我回來啦!”

“聽到了。”蘇婷起身走到門口,從慢慢背上接過書包問,“你怎麽這麽晚才回來?”

慢慢回答說:“我跟怡怡在外面玩了會。”

蘇婷不疑有他,邊開書包邊往裏走,並問:“今天有作業嗎?”

慢慢回答說:“數學有一張試卷,語文有一篇作文。”

“那你先去書房寫作業?”蘇婷問。

他們家只有兩個孩子,睡覺三個房間就足夠,所以搬進來後,蘇婷和賀東川將書桌放進了最小的次臥,現在那個房間客房書房兩用。

但因為大多數時候,沒有客人在他們家留宿,所以房間被當成書房的時間比較多。

慢慢搖頭說:“我不想去書房,媽媽我可以在客廳裏寫作業嗎?”

“需要開著電視嗎?”蘇婷微笑著問。

慢慢一臉期待:“可以嗎?”

“當然不可以!”蘇婷一秒變臉,“你馬上就要小考了,還想著看電視?賀淼淼我告訴你,這次考試你要是考不上重點初中,暑假別想看電視!趕緊給我去書房寫作業!”

願望落空,慢慢失落地拿著書包走進書房。

客廳裏站著的蘇婷則深吸一口氣,早幾年她真沒想到自己也有為孩子成績著急上火的時候。

賀焱小時候多好管啊,不用他們當父母的催,自己就知道努力,成績常年年級第一,偶爾松懈了也不會掉出前三。

慢慢成績波動就大了,好的時候能進年級前十,差的時候能掉到年級四五十。

雖然這些年軍區小學的教學水平一直穩居縣裏第一,跟市裏很多小學比起來也不差,但慢慢成績太不穩定了,蘇婷現在就怕她小考掉鏈子,初中考不上重點。

以前她還總擔心賀焱擺爛,可現在回頭去看,他就算擺爛,成績也比慢慢強不少,高考更是穩定發揮去了首都大學。

她不指望慢慢考上首都那兩所大學,能考上她的母校就行。

……

慢慢進屋後,蘇婷也進了廚房忙活晚飯。

改革開放後的這十年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如果把目光落到家庭內部,最明顯的就是電器變多了。

十年前除了電燈,其他帶電字的都不怎麽常見,當初他們家搬過來,連買兩台電風扇,都有軍嫂話裏話外說他們不知道節儉。

搬進六十七號後,有鄰居串門,看到他們家有熱水淋浴,語氣裏也滿是羨慕。

可現在,大院裏不說家家戶戶,絕大多數家庭都用上了煤氣灶,裝上了淋浴噴頭。

除了這些,什麽電話電鍋電視機,冰箱空調洗衣機,不說一應俱全,大多數家庭裏都有一兩樣。

蘇婷他們家是都有,這些年輿論越發寬松,她不再像以前那樣捏著錢不敢用,都是怎麽舒坦怎麽來。

因為這些大件都是陸續添置的,大院裏也沒什麽人關注他們。

關注不過來啊。

早些年軍嫂們八卦是因為工作機會少,很多軍嫂都閑在家裏,雖然家務活也不少,但做這些不耽誤嚼舌根,自然一點小事恨不得說出花來。

這幾年萬元戶遍地開花,部隊裏不少軍官都蠢蠢欲動,想轉業去做生意,更不用說沒有工作的軍嫂,心思都活泛起來。

下手快的政策剛明朗那會就有了行動,並迅速在大院外租下門面,下手慢的也都做起了小本生意。

可以說,現在大院裏這些軍嫂都一心搞錢,真沒什麽人有心思關注別人家添置了什麽。

就算要關注,別人家的陣仗也比他們家大多了。

八十年代是風口期,有句話怎麽說來著,在這個年代下海做生意,一頭豬都能起飛。

這話很誇張,但也很寫實。

大院裏這些做生意的軍嫂,不說個個都能掙錢,但只要踏實做生意,不搞七搞八,基本都能有個穩定收入。

事業起飛的也有,像孟秀珍,她八十年代初就想做生意,但因為顧忌著丈夫的工作,一直沒行動。

但那幾年裏她沒少看相關書籍,閑著沒事的時候,也會去縣裏、市裏逛一逛,看那些生意紅火的人賣的都是什麽。

看來看去,孟秀珍覺得做吃食最穩妥,至於做什麽吃食,她也考慮了很久。

政策明朗後,她火速支了個攤子,每天放學上學到軍區小學門口賣炸串,後來門面蓋起來,她也成了第一批租門面做生意的人。現在她不止在大院外面賣炸串,縣裏初高中校門口都有她開的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