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第2/4頁)

直到他們的秘密被帝國發現,雙方爆發了兩國自建立以來最大的矛盾,險些兵戎相見。

恰逢星蟲完成了內部進化,卷土重來,攻勢比起從前更加猛烈。聯邦與帝國那時候都剛剛建國,百廢待興,人口資源也不多,只能聯合設立戰線來壓制星蟲……

從此,聯邦和帝國就走上了一會兒建交一會兒絕交的道路。雙方的態度如何,全看星蟲的攻勢有多猛烈。可謂是“兩國友誼由星蟲決定”。但之後兩國無論怎麽建交、怎麽商議合作,曾經的分歧都深深刻在兩方的記憶中。

明明外形相似,但基因、壽命、精神力的區別,已經足夠他們在文化上分化為兩個不同的物種……

連物種都不一樣了,還談什麽同理心?

百年,對於聯邦人來說是紅顏枯骨;但對帝國人而言,那只是生命的一小半。

聯邦人是復雜的,無論是政體、階級、制度、法律,在幾百年內都可能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帝國遵行簡單的帝制——他們雖然好戰、生性自由,但他們習慣將帝國視作一個大集體,將自己視作集體中的一份子,投入所有的忠誠和信仰來維護帝國榮耀的續存。

白沙也從《帝國簡史》裏了解到,這麽多年來,皇室的地位穩如泰山,除了皇室基因強大外,也有帝國人普遍忠誠度極高的原因在。

就像現在——即使皇室沒有繼承人誕生,底下的宗室貴族也只是想著競爭上崗,爭取皇儲之位,卻沒一個想直接推翻皇帝取而代之的。

但是反過來,但凡皇室立個孬種繼承人,無法繼續領導帝國,底下的臣民們估計就真的會分分鐘自發革命,“請”皇室自己退位——為了帝國的將來著想,您沒有這個金剛鉆就別攬這個瓷器活。

總之,帝國人的觀念就是“以集體利益為先”。而且這種觀念是發自本能的。

這與大部分聯邦人的處事風格完全相反。

白沙合上那本《帝國簡史》,簡單整理出了和她將來的生活有關的兩條情報:

第一,帝國的宗室待遇確實是頂級的,又受人尊重,又受臣民保護。

第二,做皇帝的嫡系親屬很悲催,尤其她的母親——大皇女曾經是儲君,按照帝國的皇位繼承法,只要她舅舅一天沒生出孩子,下任的皇位繼承者就是她。

她要是實力超群,那就算了;但如果得不到臣民們的認可,她很有可能就會變成那個“被請下皇位”的倒黴蛋。

皇位在羅寧家代代相傳,每個皇帝都姓羅寧。如果不幸在她手上改朝換代,那她毫無疑問就成為家族敗筆了。

……這也不能完全怪她,她的舅舅、現任皇帝陛下當然也要背鍋。

不過,目前她舅舅的年齡還沒超過四十五歲,正是一個帝國人風華正茂的時期——帝國人的基因堪稱作弊,體格成熟時間與聯邦人相仿,但強盛的青年時代可以從二十歲一直維持到一百六十歲,然後才開始快速地走下坡路。

不過,帝國的平均壽命在兩百多歲左右。皇帝們也大多也不是自然崩逝,而是在繼承人成熟到足以負擔一個帝國後就自行退位,去宇宙的各處旅行,度過長達幾十年的退休生活。

……白沙現在就很想跳過奮鬥的階段,直接進入退休模式。

做阿瑞斯帝國的嫡系宗室太麻煩了!

傍晚時分。

伯靈和紀倫忙完所有外交事務,敲開白沙的書房,表示他們隨時可以啟程回帝國。

白沙問了伯靈一些關於白銀時代和“白銀中樞”的事。《帝國簡史》畢竟是簡史,有太多語焉不詳之處,伯靈給到她的資料裏也少有關於“白銀中樞”的記載,她只能問眼前現成的教師。

伯靈微微一愣,有些好奇地笑著說:“您怎麽突然對白銀中樞感興趣了?”

“聯邦人用來審問我的工具,就叫‘中樞’。”白沙皺著眉道,“這兩者之間有什麽關系?”

伯靈點點頭,翻開那些書籍中與“白銀中樞”有關的記載,對白沙說道:“‘白銀中樞’是當時最高級的人工智能,仿造的是人腦結構。但它的核心被摧毀後,剩下的只是一些遺骸,是空了的‘外殼’。而聯邦軍部現在用的就是改造過的‘外殼’,有集中多人思維、凝聚精神力的作用。”

“原來如此。”白沙說道,“我還以為他們復刻了白銀時代的科技。”

伯靈嘆息著搖頭:“那場與‘白銀中樞’之間的大戰毀掉了太多東西。我們如今有些領域的科技與白銀時代相比,還是相當落後。”

白銀時代,人類與星蟲的第一次邂逅,如猛虎與獵手在叢林中的第一次對視。與星蟲的戰鬥如熔爐般淬煉他們,人類智慧的輝光閃耀在黑寂的宇宙中,他們錘煉體魄、鍛煉大腦,從滅亡的深淵步入繁榮的天國。而“白銀中樞”的出現,就如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白銀中樞”在科技方面的建樹讓無數後人受惠,但白銀時代人們的智慧最終為自己招來了滅亡的禍患。毫無疑問的是,那是個天才輩出的傳奇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