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默契(第3/4頁)

這是送客的意思,劉凝予卻點頭,“正好一道聽聽。”

這次連大監的臉色都有些不好看了,漣卿看向岑遠,“太傅介意嗎?”

岑遠與她默契,“不介意,殿下說吧,今日如何?”

他問起,她也默契開口,“今日國子監的學生在討論戶部管轄的相關事宜,說起來,我還看到了昨日的幾幅熟面孔,原本覺得不太有印象的幾人,今日說起糧倉建立和賦稅改革的時候反倒讓人刮目相看嗎,印象深刻。”

“哪處深刻?”岑遠繼續問。

看著他倆一來一回,劉凝予有些懵,也有些插不上話,但又不好走,只能繼續坐著。

漣卿也繼續緩緩道來,“近來朝中因為糧馬道一事,工部和兵部爭執不休,但其實戶部也是其中缺失的一環。眼下國中糧倉分布太細,都在各州縣自己所轄範圍內,然後每年征糧的時間,由各州縣層層上報,最後統一到存糧處,時間長,運作也慢;可急需的時候,再統一從糧倉下發至需要的地方,也要經過層層壁壘,太慢。那個叫郭白徹的學生提了一條,就是建立各處的糧倉集散,這種集散點的設置有利有弊,我起初以為他會旁征博引,論證利大於弊,但他讓我眼前一亮,他沒提利弊,也不是為了與旁人爭執對錯,而是真正在提,南北不同,氣候不同,各處的道路和糧食的保存情況不同,所以集散程度也可以不同,因地制宜,有的地方先做糧倉集散,有的地方維持現狀,也能慢慢推動起來,倒是比早前戶部想要一刀切,最後處處受阻,推行不下去來得好……”

漣卿這一大段說完,劉凝予喉間輕輕咽了咽。

沒聽懂……

但不懂也要裝懂,只是剛才他就險些聽得打瞌睡,眼下在東宮說完之後,他就跟著贊同得點頭。

其實也沒聽懂講的什麽,所以即便點頭,心中還是忐忑。

岑遠沒有戳穿,也沒有理會,而是接著漣卿的話道,“那也要看做什麽事,用什麽力度,解決什麽問題。任何事情放在不同時間,都有輕重緩急之分,所以要用不同的人。譬如殿下手中有兩個人都可以做同一件事,其中一人,能一呼百應,憑借雷厲風行的手段,當即就能做完,殿下身邊需要這樣的人;而另一人,則是踏踏實實,步步為營,他卻能做得細致,卻未必能快,殿下身邊同樣需要這樣的人。他們兩人哪怕做得是同一件事,但在不同的時候,殿下要啟用的人也應當不同。譬如方才殿下提到的郭白徹,他可以在不棘手的時候,慢慢推行變革;但在應對變化,和突生的變動,可能就需要像趙百道這樣雷厲風行的人。”

岑遠也同樣是長篇大論。

漣卿頷首,“我明白了。”

一側,劉凝予再次頓住,剛開始還能聽一聽,後來繞來了繞去,一會兒糧倉的,一會兒用人的,他根本就聽不清進去。

滿腦子想的都是等從鳴山書院離開後,怎麽賭.錢,怎麽偷偷找樂子。

他馬上就要同東宮成親了,有些事橫豎是不能明目張膽得做了,也不能像早前一樣自由無拘束,所以剛才太傅同東宮說話的時候,他幹脆在想要怎麽尋樂子。

然後太傅突然說完,東宮也問起他,“世子覺得呢?”

他,他?

劉凝予僵住,支吾道,“好,甚好,我覺得太傅言之理由。”

大監心中輕嘆,若是早前的永昌侯世子倒還好,眼下的這位,東宮應當看不上了。

劉凝予也覺得尷尬,但這個時候走,就更坐實了他沒聽,他也怕日後傳出去,被父親這處斥責,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呆著,反正,他是同東宮在一處就是了。

漣卿看了看岑遠,繼續道,“還有一人,我有印象。”

岑遠心底澄澈,“殿下說。”

“丁宇,他提了糧馬道一事,也說了河流改道對糧馬道的影響……”

劉凝予早前就已經聽得枯燥無味了,只是方才勉強打起精神。

可眼下,又因為昨晚摸牌九睡得太晚,耳邊越發覺得像在念經一樣,他忍不住上下眼皮子開始打架,而後是隱隱呵欠,然後是打出呵欠,最後睡著了,頭綴了綴,然後又綴了第二次,第三次。

終於,“世子?”

大監喚到第三聲上,劉凝予乍醒,想起是在東宮這處,遂又趕緊坐直,但因為剛才瞌睡太重,眼中都是血絲。

這個時候被大監叫醒,既尷尬,又歉意,劉凝予握拳輕咳兩聲,“我,那個,剛才……”

劉凝予靈機一動,話鋒一轉,“剛才聽了殿下和太傅的探討,我需要再好好想一想。”

“是,原本糧馬道的事情也要多思量。”

劉凝予以為糊弄趕過去了,漣卿繼續道,“那世子先想想,等整理好了,我還想聽聽世子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