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 耀眼(第4/5頁)

就算同在場的大儒一處,也絲毫不遜於其中。

宋佑嘉全程笑得合不攏嘴,這可是他六叔啊!他六叔……

但宋佑嘉還沒來得及繼續細想,就有人提問到了東宮這處。

這樣的自由討論,原本也會邀約。

方才太傅已經開口,東宮是太傅的學生,緊接在太傅之後,學生同老師之間有差距也是應當的,反倒好下台階。

故而,有人提問到東宮這處時,翠園當中沒有人意外,但當聽聞問起的是《臨沂手記》的時候,翠園當中頓時議論紛紛,如炸開了鍋沸騰一般。

先勿說東宮是女子,就算是國子監中的學生都未必有多少通讀過這本《臨沂手記》的。

這是幾百年前,蒼月國中宴相晚年的手記,因為寫於臨沂,所以叫《臨沂手記》。

這本手記涵蓋遊記,風土人情,也有各處的政治,經濟,民風,還有各國博弈,是宴相晚年的集大成之作,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歷朝歷代臨近諸國官員通讀之作。

但年代太久了,太偏了……

眾人目光紛紛投向東宮,這兩日東宮在國子監學生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很好,也沒人真想在這處為難東宮,但這句問出,勿說東宮,很多人都下不來台。

頓時,翠園中又安靜了,崔平周也一頭冷汗冒起,沒料得這處,正想著是否要替東宮解圍,卻見一側,太傅神色平靜,並無太多波瀾。

漣卿也不知道為什麽,就像腦海中早前就有印象一般,待得園中嘩然過後,她大方開口,信手拈來,“宴書臣宴相的《臨沂手記》成書於宴相晚年,宴相歷經過兩朝變革,他的政見在前後有明顯改變,這是一本集大成之作……”

忽然間,翠園中鴉雀無聲。

不僅是國子監中的學生,就連一側列席的大儒和學者都詫異看她。

這次是臨時提問,不可能透露,而且是張口就道,沒有思考時間,也全然不像背誦……

早前一直以為東宮為閨閣女子,所知甚少,日後登基,恐怕也是朝中官員一力庇護,但眼下,在翠園中都是男子,她的聲音娓娓道來,不需高昂,卻擲地有聲。

不急不緩,徐徐道來,是心中有成竹,所以不會被當下鴉雀無聲的場景左右。

很多人都愣住看她。

劉凝予眼睛都直了,想起昨晚東宮與太傅在一處說起糧倉改制和糧馬道改道一事時,好像就是如此。

崔祭酒和傅司業眸間都是詫異,從來不在朝中說話,也輕易不會開口的東宮,忽然開口,確實驚訝到了眾人。

姜家原本就是有名的書香門第,旁人聽得是熱鬧,他卻聽得仔細。

褚石曉環臂,認真打量著眼前的東宮,早前他聽到的東宮,仿佛和眼下聽到的判若兩人。

信良君沒有移開目光,一直皺眉看著她。

旁人更是屏住呼吸,像是怕錯過了東宮口中旁的話。

只有岑遠低著頭,耳畔是她的聲音,腦海裏都是早前。

——我們家小祖宗,沒別的什麽愛好,就喜歡就看書,什麽書都看,博覽群書,要不怎麽懟人這麽厲害?

漣恒的話還似歷歷在目,他也想起問過她,“永建(漣恒字)說你喜歡看書,為什麽喜歡看書?”

她慢悠悠道,“因為有趣的人不多,但有趣的書多,看書比看人有趣。”

他輕笑,“有意思。”

她看他。

他看了看她手中的書,“《臨沂手記》,你在看宴書臣的書?他的書很早了……”

他那時起就覺得她特別。

她溫聲道,“早也無妨,宴書臣的書,自成一派,我看了他許多書。讀書是與前人的交流,雖然前人已經作古,但依然可以神交,多好。”

他笑開。

……

他收起思緒,她還在說起宴書臣的《臨沂手記》,他一點都不意外。

他能教授她功課,原本就是因為她好學,也好奇,看過的書冊很多,許多事情一點就通,也很快就會融會貫通。

她原本就不輸給這裏的任何一個人。

而再看當下,就算她是女子,卻也是這裏最矚目,最耀眼的一個。

明明今日是論道的預演,但誰都沒想到真正未曾顯山露水的人是東宮。

與他而言,卻無可非議是她!

翠園當中一直很安靜,從最初的錯愕驚訝,到越漸認真聽著,宋佑嘉都聽得瞠目結舌。

這……

早兩日參與探討過的國子監中學生和官吏,都不由想起自己在東宮面前滔滔不絕時,東宮一直都耐性聽著,親和,也有贊許;但真正到了今日,才知曉東宮是低調謙遜,大有東宮氣度。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一直到她說完,翠園中許多人都未反應過來,還是寂靜一片。

但很快,就有國子監的學生帶頭稱妙。

緊接著,叫好的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