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 見賢思齊(第2/4頁)

徐老大人拱手,“回殿下,此事確實是有風險,秋調擴大,取消春調,提前春闈,是可解燃眉之急,但殿下可以看到,等春闈結束之後,有很長一段調動的空缺,這是不穩定的因素,也是潛在風險,要有對應的措施規避。”

“什麽措施?”漣卿又問。

徐老大人看向一側的賀之同,賀之同會意,詳細闡述。

漣卿與魏相要看得不同,但魏相會看細則,時間進度,但重要之事的決策還要到她這處。

陳修遠早前教過她,上位者,看風險,看損失,看可能存在的不利之處,看能否承擔後果。

起初的時候,她自己就能判斷的事情少,要借住旁人和她說起,分析,所以有些慢,但漣卿也問得仔細,沒有怕旁人看出她不懂,也不會不懂裝懂,反倒能問到點子處,對方能流利應答的,大都胸有成竹,如果開始支吾,就是這處可能有紕漏,她就越問多些。

沒有紕漏更好,無非是剛開始的時候,多問了繼續,她也了解得更多些;若是有紕漏,對方也能仔細回去復核。

剛開始時,賀之同還遊刃有余,再後來,賀之同被她問得有些頭大,是徐老大人親自解惑,漣卿有知曉不少新的東西,但也看得出吏部的疏漏。

從吏部秋調,到國子監甄選,還有禮部的登基大典和祭天大典,尤其是禮部這處,漣卿問得尤其多。

陳修遠能不開口的,盡量都不開口。

有時是低頭看著奏折,有時是在需要他提醒的時候吱聲,再有時,便是漣卿問起他的時候,他才應聲。

早前陳修遠大都在東宮,很少在別處露面,尤其是朝堂上。

朝中只知曉自太傅抵京後,東宮精進很快,但不知曉太傅與東宮之間的相處。

但自今日東宮監國,早朝結束後在思齊殿處理政務,太傅也在一處,旁人才見兩人之間額默契,亦覺張弛有度

東宮聽太傅的,又不全然聽太傅的。有自己的主見,也會同太傅探討,太傅耐性,更多的,是引導東宮去想,去說,去做,極少有代勞的時候。

所以在朝臣看來,東宮第一日監國,真的沒有太多不適應之處。

甚至,因為早前天子久病,朝中諸事一直都由魏相在照看,要事且要等魏相與天子商議之後再有結果,免不了會延遲。

但自思齊殿開放之後,魏相與太傅各司其職,有些事情不必經由魏相處,便可直接來尋東宮,東宮這處有太傅在,很快就能回應,其實比天子在時朝中事務更流暢。

這還只是開始,若是東宮再與朝中合月余,應當會更好。早前朝中不少擔心的,眼下也仿佛慢慢寬心了起來……

思齊殿這處,近乎從上午開始就人滿為患。

一直都有朝臣在殿外候著,除了午歇的小半個時辰,漣卿近乎都在見朝臣。

黃昏過後,思齊殿外的身影才陸續少了。直至戌時,漣卿才見完朝中的大臣,腦海裏已經開始有些嗡嗡作響。

翰林院的兩個編纂也離開,她終於能在思齊殿中看看積壓的折子。

陳修遠一直陪著她,見朝臣的時候,當下也是。

她托腮看他,一絲不苟的模樣,在忙了一整日之後,還是正襟危坐。確實,眼下看折子的陳修遠同平日裏的陳修遠判若兩人,清冷,禁.欲,專注。

早前翰林院編纂還在時候,更明顯,一眼看去,這處的風華絕倫,怎麽看都翩若出塵。

他指尖輕敲桌沿,提醒她認真。

她趕緊低頭。

風華絕倫也好,翩若出塵也好,但做太傅的時候,從來都分得清楚角色,也會一絲不苟,專注嚴肅,還會罰人抄書。

方才的偷偷看他就似一道插曲,他指尖輕敲桌面後,她重新開始認真看著桌案上的冊子……

有不明白的時候,漣卿也會開口問他,“這道折子是同州上的,照理說,同州這處遭了水患,為什麽老師卻反而讓同州這處的水利工事暫緩,不應當盡早修繕嗎?”

這道折子他起先見過,漣卿提起,他有印象。

“折子上說,這處的水利工事已經修建了三年,此時若是暫緩,那明年也用不上,如果遇到大水,興許還會被沖毀,那這三年來放在其上的財力物力不就白費了?同州這處,明年還需要接著賑濟水患?”漣卿是有疑惑,也沒想明白。

陳修遠放下手中的折子,看向她道,“再想想。”

漣卿看他。

他溫和道,“殿下都能想得明白,魏相會想不明白?”

也是,漣卿輕嘆,“那為什麽?”

陳修遠繼續引導,“想一想,什麽情況下,魏相不會此事繼續?”

漣卿想了想,“此事涉及同州水患,百姓生計,老師一慣對民生看重,不應當會放任不理。就算不會成效,也會盡力一試,如果暫緩……除非是,此事有貓膩,眼下投入人力物力也石沉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