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避風處(第2/3頁)

漣恒嘆道,“我不是沒想過,只是,翁家和邵家不同,邵家同淮陽郡王府還是姻親,但翁家……我是怕翁老先生受牽連。”

“如果翁老先生怕受牽連,就不會這個時候放出要操辦生辰宴的消息。”漣卿恕我按,漣恒頓住。

漣卿溫聲道,“翁老先生為什麽會一反常態?因為他不知道我們蹤跡,只能讓我們去找他。每年生辰,老先生的學生能去的就會去,除了二哥你在白芷書院念書的紀念,我們每年都會陪爹去,聽爹和老先生一道說話。如果我們聽到老先生辰宴的消息,就算之前沒想到找老先生幫忙,也會在聽到的時候想起同爹去貫城的時候,老先生是如何同爹一道促膝長談的,也會想到去尋他幫忙,不是嗎?”

漣卿說完,漣恒也慢慢撐手坐起。

漣卿扶他,他眸間都是激動,“是,我怎麽沒想到!但如果我們聽到生辰宴,是會想起老先生的。”

漣卿繼續道,“而且老先生是七月的生辰,旁人去賀壽都會六七月去,但眼下才三月。如果我們聽到消息,立刻動身往貫城去,四五月就能到貫城,會避開所有人,不會同他們照面,老先生是告訴我們早去。我想,老先生人脈廣,學生眾多,就算是聽到的風聲,也比我們能打聽到的多。”

漣恒臉色才微緩,“我怎麽沒想到的?”

漣卿寬慰,“爹娘和大哥出事,家中的擔子都在你一人身上,你哪有一日松口氣過?”

漣恒溫聲,“走,去貫城,今日就出發去貫城。”

漣卿輕嘆,“先去宜鎮,把傷口包紮了。”

漣恒仿佛都有了精氣神。

*

四月末五月初,漣恒和漣卿一路從京中到貫城,水路和陸路交替,也同早前一樣,牛車,馬車,烏篷船,什麽都有。

到貫城的時候,見到翁老先生,翁老先生欣慰頷首,“好孩子,幸虧你們聰明。”

漣恒和漣卿心中都似一塊沉石落下。一路從京中到貫城沒哭過,卻在看到翁老先生的時候哭出聲來。

……

也終於,在翁老先生這處聽到了事情的前因後果,雖然中途的細節,老先生也沒打探清楚,但終於有了進展。

聽聞是臘月前後,大理寺曾經收到密信,有人告發淮陽郡王府與景王之亂有關。

啊!漣恒和漣卿臉上都是詫異。

但老先生說話,兩人即便臉上都是詫異,也沒有打斷,老先生繼續說道,此事蹊蹺,又發生在天子立下儲君之後,所以,此事不論真假,不排除,更有很大可能是與立儲一事有關。

有人大費周折,一心想至淮陽郡王府於死地,恐怕是猜測天子定下的儲君,在淮陽郡王府之內。

漣恒和漣卿都僵住,也面面相覷,但心中都失了平靜。

老先生繼續道,“此事若是宣揚出去,肯定會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所以大理寺收到密信之後,便很快到了天子處。天子是想此事秘而不發,但有人推波助瀾,天子騎虎難下,不得不讓禁軍秘密押解淮陽郡王府的人入京,但對外,此事沒有透露半點風聲,這是也是你們查不到消息的緣故。無論誰在挑起此事,都有自己的目的,都在相互博弈。天子責成常玉常老大人操辦此事,而常老大人在操辦此事後不久,就忽然病逝了……”

漣恒和漣卿倒吸一口涼氣,怎麽會?

老先生又道,“此事背後錯綜復雜,連天子都如此謹慎,一定不會簡單,就怕,不是出於一家之手,卻為了各自利益,推濤住浪。此事牽連甚廣,但並非沒有轉機。就算入了大理寺牢獄,也未必不能出來,天子與朝臣的博弈在其中,皇權與世家的博弈也在其中,不會一兩日,一兩月,興許不是一年半載可以解決的,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但此間兇險一定有,孩子,我能幫忙你們奔走,但不能以翁家的名義出面,若是出事,我沒辦法保全你們,明白嗎?”

“明白。”兩人點頭。

……

這一晚,漣卿和漣恒都沒睡著。

翁老先生的話簡言之,其一,牽涉過廣,但眼下只知起因是有人告發淮陽郡王府與景王之亂有染;其二,不止淮陽郡王府,還死了常玉常老大人,此事已經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其三,牽涉了皇權與世家之爭,天子與朝臣博弈,不單單是淮陽郡王府是否謀逆的事,任何一點利益平衡,都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或是帶淮陽郡王府走出泥潭的希望;其四,並非沒有轉機,但要奔走,可翁老先生背後還有翁家在,能幫忙打探消息,奔走要靠他們自己;其五,此事兇險,稍有不慎……

但如果他們不奔走,那就是徹底寄希望在旁人身上。

怎麽可能?

五月初的夏夜已經開始悶熱,漣卿也好,漣恒也好,都覺得既有生出希望的喜悅,又有未知的忐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