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遼東布局(2)

“溫卿,來坐。”

崇禎皇帝伸手示意,微微一笑道:“你所講的這些,有些是朕已想好的,有些還在考量之中。

朕這次召你過來,是有幾件事情,想叫溫卿做好,力求大明在遼東一帶,能處於相對平穩的局勢下。”

想簡拔劉興祚出任東江鎮總兵官,並實現自己對遼東一線的布局,那並非是簡單的擢升劉興祚就行。

崇禎皇帝想要的是建虜在遼東一帶的亂,可這個‘亂’的籌謀,僅僅靠東江鎮一地,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站在現實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東江鎮終究是孤懸遼東之外的海島,只不過這個島,所處位置獨特,面積相對較大。

然若想讓東江鎮這邊,達到攻略遼東的前進基地的戰略定位,就必然離不開登萊的支持。

同時決定對遼南展開海上襲擾,若是能得到登萊水師的協同作戰,就能起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所以登萊巡撫一職,必須要換掉,至少新繼任的登萊巡撫,心底不會歧視東江鎮,又能配合出鎮遼東的孫承宗。

故而崇禎皇帝想叫留在遼前的孫元化,出任登萊巡撫,有效的配合東江鎮,給劉興祚所部提供軍需。

不過考慮到遼東這盤大棋,僅靠一個孫元化,尚不能支撐起來,縱使他將陳繼盛、毛承祿、孔有德這些毛文龍舊部,悉數都抽調進京城這邊,但山東的局勢,若是不能平穩,便無法起到對遼東的積極作用。

所以崇禎皇帝又想到一人,此人在天啟朝出任登萊巡撫,有效配合孫承宗在遼東的策略,且跟劉興祚有著關系,那便是賦閑在家的袁可立。

當溫體仁聽完崇禎皇帝所講,其心裏生出陣陣驚駭,眉宇間生出驚意,這一下子要動這麽多人,他不一定能頂得住啊。

“溫卿,擢升劉興祚一事,朕會交給王卿、李卿來辦。”看著面露驚色的溫體仁,手指敲擊龍案的崇禎皇帝,微微一笑道:“不過這登萊巡撫、山東巡撫一事,還需你來替朕分憂才行。

朕不看過程,只要結果,此事溫卿若能辦成,內閣次輔的位置,朕就給溫卿留下了,溫卿可願為朕分憂?”

設立軍機處的本意,是為制衡內閣,是為抓軍事指揮權,以便於應對大明內外戰事,不必陷入到紛擾的扯皮中。

但這並不代表著崇禎皇帝,就要忽略內閣的存在,他的確是想逆轉‘文貴武賤’的政治生態,可卻也沒想過矯枉過正的事情。

現階段促成頂層軍政制衡的政治生態,是為更好的統禦大明,日後局勢明朗了,除軍政以外,司法同樣要獨立起來。

想解決吏治腐敗,想狠抓大明法紀,刑部的地位就必須提升,不過想促成此事,那也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

看著陷入沉思的溫體仁,崇禎皇帝並沒有著急,畢竟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也是有些難度的。

即便是溫體仁,那也要權衡利弊,若他真過早的就表明態度,崇禎皇帝反而要生出懷疑了。

猶豫再三的溫體仁,站起身來,恭敬的對崇禎皇帝拱手道:“臣……願為陛下分憂。”

“好,溫卿不愧是大明肱股,不愧是朕之肱股啊。”

崇禎皇帝見狀,笑著說道:“如此,溫卿就下去好好想一想,此事該如何盡快落實,朕就靜候佳音了。”

身為大明的天子,不能說什麽事情都沖在前面,要懂得權衡利弊,要懂得利用朝中的矛盾。

簡單粗暴的理政風格,造成的結果就是朝臣無心政事,一門心思的揣摩聖意,鉆到權謀算計的怪圈中。

治國如烹小鮮,哪一味什麽時候下鍋,火候是大是小,這都是有考究的,一味地猛幹瞎幹,那純粹就是一鍋亂燉。

看著帶著心事離去的溫體仁,本坐著的崇禎皇帝站起身來,嘴角微微上揚,朝著一旁懸掛地輿圖的地方走去。

‘若是自己的這些籌謀,能一一落成的話,那東江鎮有劉興祚,登萊有孫元化,山東有袁可立,遼東有孫承宗,再加上一個盧象升,圍繞遼東的戰略防線,就算基本定型了。’

伸手指著眼前的地輿圖,崇禎皇帝心裏暗暗道:‘遼東,不再以收復失地為戰略目標,轉為戰略防禦的態勢,從側翼不斷削弱建虜底蘊,這使得大明能贏的一絲喘息之氣。

那沉重的遼餉負擔,就能從大明百姓身上減掉,如此激化的階級矛盾,相對應的也能減輕一些。’

處在小冰河時期的大明,本身各地就頻發災害,賦稅制度存在很大的弊政,朝廷收支失衡,地方各類苛捐雜稅,這些都給大明百姓,造成極為沉重的負擔,若在攤派遼餉,那日子算是別過了。

為什麽崇禎朝流寇起義愈演愈烈,怎麽撲殺都撲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