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錯綜復雜

“徐卿,先前朕講過,等國朝擊退建虜八旗,要議引進佛郎機工匠一事,你心裏可還記得?”

崇禎皇帝撩了撩袍袖,看著徐光啟說道:“這件事情,朕可一直都沒忘記,此番跟建虜交戰,叫朕明白一個道理。

想扭轉大明在野戰方面不夠強勢,沒形成壓倒性優勢,就必須在火器、火炮這方面,有著長遠的研究才行。”

“陛下所言極對。”徐光啟眉宇間透出激動,拱手作揖道:“其實依臣愚見,我大明在火器、火炮方面,並非是沒有優勢的。

只是在種種緣由下,導致列裝到大明軍隊的火器、火炮,存在不堪重用的現象,倘若能解決這一問題,吸納西洋的一些經驗,對我大明來講是有著種種好處的。”

先前被崇禎皇帝召見,徐光啟以為跟午門外出現的鬧劇有關,卻沒想到天子就沒提及此事,反想到了更深遠的事情。

“嗯,徐卿總結的很到位。”

崇禎皇帝點頭道:“朕有個想法,若能將我大明的火器、火炮人才,還有西洋那邊的傳教士,全都集中在京城這邊,尋找一處合適的地方,創建武備院,專門從事研究一事,徐卿覺得怎樣?

至於武備院一應所需,皆由朕的內帑承擔,只要能研究出更先進的火器、火炮,到時朕再論功行賞,將武備院定為朝廷所屬機構。”

“陛下聖明!!”

徐光啟拱手作揖道:“倘若陛下能支持火器、火炮方面的研究,那我大明在這方面必將有所精進。

臣願向陛下薦才,江西南昌人宋應星……”

“徐卿無需這般激動。”

崇禎皇帝揮手打斷道:“薦才一事,朕準許徐卿來做,除我大明的人才外,對西洋那幫傳教士,不可僅僅局限於火器、火炮方面。

像朕了解的數學、天文、幾何等各領域,只要是精通此道的傳教士,朕覺得都能招攬進武備院嘛。

朕現在不能許諾什麽,若武備院能有所成就,那朕並非不能這幫傳教士,在特定地域進行傳教。

武備院一事,就暫交徐卿全權負責,缺什麽,少什麽,及時向朕稟報,且此事暫不可叫外界知道。”

激動的徐光啟,向崇禎皇帝行跪拜之禮,朗聲道:“臣絕不辜負陛下厚望。”

師夷長技以制夷。

受千百年來傳承的思想影響,上朝天國的觀念,沒能叫大明積極向外擴張,這也導致大航海時代出現後,大明在許多領域都是有所落後的。

崇禎皇帝創設武備院,就是想吸納中西人才,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想法,在所明領域內有所突破,培養出一批‘院士’級瑰寶。

改變大明命運的大勢要做,布局科技領域的發展要做,在崇禎皇帝眼裏看來,兩頭都要抓,兩頭都要重。

就崇禎皇帝知道的明末人才,徐光啟、宋應星、焦勖等等,若能叫他們用好了,那大明遲早能走上大炮射程之內,便是真理所在的道路。

徐光啟走了,帶著難掩的激動神情,離開了公事房,多少年了,他一直心心念念的事情,竟得到天子的大力支持,這是他所沒敢去想的。

‘到底是學派出身的大臣,對朝中黨爭並不關心啊。’

瞅著離去的徐光啟,崇禎皇帝心裏感慨道:‘不過這樣才對嘛,大明在守舊方面,想有所突破,就靠徐光啟他們了。’

按照崇禎皇帝的構想,他所締造的帝黨,從不是同一派系的,有激進派,有穩重派,有權謀派……

人的出身,經歷,境遇等等,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就會形成不同的觀念,將自身意志強加到他人身上,這是不可取的,身為統治者,要懂得籠絡各個派系,叫他們圍繞著自己而轉才行。

“皇爺,午門外鬧出的事情,叫外朝引起了不小的波動。”曹化淳走進公事房,向自家皇爺匯報道:“眼下內廷這邊要……”

“不必理會。”

崇禎皇帝拿起一摞奏疏,遞給曹化淳說道:“朝堂上的事情,還沒到攤牌的時候,你即刻派東廠心腹,將這些朕批注的奏疏,分別送到盧象升、孫承宗那邊。

記住對他們傳一句話,要大膽一些,要穩重一些,對待當前所遇到的境遇,要懂得審時度勢,別瞻前顧後,朕叫他們出任這等要職,就是信任他們的才能,能替朕分憂,別叫朕失望。”

“喏!”

曹化淳忙欠身上前,雙手接過崇禎皇帝所遞奏疏,隨後便朝外面走去,準備遴選幾名心腹,將這一差事辦好。

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崇禎皇帝委以重任的盧象升和孫承宗,也開始在各自的位置上,展開相應的工作。

只是了解的越多,掌握的越多,他們卻發現各自所領的那攤子事情,遠比他們所想的要復雜,在一些事情上,他們根本就不敢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