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主啊,東方才是天國

“李卿,你先坐下吧。”崇禎皇帝面露笑意,伸手對李之藻說道:“你所講的那些事情,其實朕之前就都想過。”

聽天子這般一說,徐光啟、李之藻提起精神,鄧玉函、湯若望等耶穌會傳教士,緊張的握起拳頭。

想在大明進行傳教,僅在民間接觸一些官紳,進行自主的發展,終究是會受到種種的限制的,若能得到大明皇帝的支持,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李卿你的格局小了。”

在眾人的注視下,崇禎皇帝端起茶盞,呷了一口,所講的話出來,叫李之藻他們,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

“我大明治下的佛教、道教,算是昌盛吧?”

崇禎皇帝神情淡然道:“說來鄧玉函、湯若望他們,所信奉的天主教耶穌會,傳進我大明的時間,也算不短了吧?

甚至在南方的幾處地方,還有在京城這邊,也都發展了一些信徒。

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麽在大明治下,對信奉天主教,包括基督教,受眾面一直都不廣嗎?”

對西洋衍生出的教派,崇禎皇帝並不感興趣,然為了大明的科學領域發展,適當的給予一些希望,崇禎皇帝覺得是有必要的。

畢竟大明需要外面傳進來的思想,來逐步引導啟蒙運動,為後續的改革科舉制度,創造相應的條件。

作為大明的天子,崇禎皇帝心裏比誰都要清楚,僅靠固化的八股取士,給國朝進行選材,這有些太過於落後了。

想從根子上解決問題,改變擺爛的境遇,就必須設法掐住士紳、地主出身的讀書人群體命脈,唯有做到這一步,才能取得相應的效果。

在地方為官也好,在朝為官也罷,就靠著幾篇八股文,便能穩坐官位,那未免有些太單薄了。

“關於李卿所提的這些,朕先前想了一些解決辦法。”

崇禎皇帝想了想,看向徐光啟他們,說道:“其一,準許來明的傳教士大批進京,當然必須要對火器、天文、地理等領域擅長一門,對這批傳教士可授予武備院官身。

其二,幾位卿家,可將我大明治下,精通上述各個領域,或對此有所涉及的致仕和丁憂的官員,包括學子等,全都邀請到武備院來。

其三,朕會下達旨意,在四夷館增設歐羅巴各國分館,通譯語言文字,聘請各國的傳教士,傳授他們的文字,通譯西洋典籍。

其四,朕準備在京城擇址,開設京師大學堂,另再擇一處皇莊,開設小學堂,開設起天文、地理等各個學科,京師大學堂,可自主招收我大明學子進修,而在小學堂這邊,朕會安排一批遺孤進修。

想在我大明從事傳教之事,沒有接觸西洋的人群基礎,縱使你們這些西洋傳教士,將信奉的教義宣講的再好,也不會有人去相信的。

鄧玉函、湯若望、羅雅谷、龍華民,就你們這些年的經歷,覺得朕說的對與不對?”

外來信仰這種東西,想在大明傳遞開來,必須要經歷相應的改造,去除不好的東西,留下好的東西,像佛教不就是外來的嗎?

可經過千百年來的發展和演變,最終不也是化作本土派了?

“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您說的太對了。”鄧玉函情緒有些激動,向崇禎皇帝行禮道:“若您所講的這些,真的都能一一實現的話,我等願意將畢生所學,都奉獻給大明。”

湯若望緊隨其後道:“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您說的那些,要是真的能實現的話,只怕需要花費不少銀子,若是……”

“銀子這方面,你們不用多考慮。”

聽到湯若望所講,崇禎皇帝擺手道:“通譯你們歐羅巴各國的典籍,開設京師大學堂,還有小學堂,包括想進京的各地傳教士,朕都會從內帑調撥銀子,來幫助你們推動這些事宜的落實。

不過有一點朕要強調,做這些事情的前提,武備院所進行的領域,必須要取得相應的進展。

同時你們必須招收一批精通火器方面的人才來京,到武備院這邊進行研究,有關火器、火炮等領域,要叫朕在最短的時間內,見到相應的成果。

甚至有必要的話,可以通過在蠔鏡(澳門)的西洋船隊,回歐羅巴各國,多多的招募相應的人才來明。

朕會毫無保留的資助武備院五年,需要多少銀子,朕就給你們多少銀子,但如果說五年之內,朕沒見到想看到的,那不僅資助沒有了,朕還會全面驅逐你們,從此傳教就在大明自絕了。”

聽著崇禎皇帝所講,徐光啟、李之藻、宋應星這些親近西洋科學的人也好,包括鄧玉函他們也罷,內心都是很激動的。

需要多少銀子,就資助多少銀子,那縱使遇到再多難關,在火器、火炮領域,他們也是能一一攻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