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遼前風雲

八旗旗主貝勒共議國政,即八王議政的前身,是涉及軍政大事時,由八旗共主主持召開的。

老奴一統建州,開創八旗制度,將耕戰一體發揮到極致,但同時也養出了一批實力較強的奴隸主。

像建虜的核心人丁不足百萬,每每要開啟重大戰事,往往就會召集各旗奴隸主,統一思想,明確作戰部署,確保八旗不會在大戰中失敗,從而導致一戰衰敗的境遇。

萬歷朝的薩爾滸之戰,就是最好的佐證。

當皇太極決意召開八旗旗主貝勒共議國政,這就必然使得遼前局勢,會朝著緊張的氛圍邁進。

建虜八旗在整個遼東地區,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這不是談奴色變的大明軍隊,所能一直抗衡的。

彼時。

寧遠城。

“督師……下官有些不明白。”

茅元儀眉頭微蹙,看向孫承宗說道:“您費盡心思組建的四個戰兵營,合計兩萬余眾兵丁,由天雄軍抽調的精銳為骨幹。

既然已籌建起來,為何不順勢接手寧遠城防,反將他們全部派往錦州前線,進駐到最前沿的坑道防線中?

您這些時日在遼前坐鎮,一直都想削弱祖家、吳家他們的影響力,可現在好不容易積攢一支強軍,卻又外派出去。

倘若寧遠城這邊,因您先前所推行的種種部署,而出現任何風波的話,那就會叫督師府陷入到被動之下啊。”

“止生,你說的這些,本督都明白。”

孫承宗撩了撩袍袖,端起茶盞,呷了一口,說道:“但若是錦州一線的局勢,不能安穩下來,那即便掌控住寧遠城的城防,又有什麽用呢?

丟掉錦州一線的幾處要鎮,你覺得單憑現有遼前的實力,能夠守住寧遠城不丟嗎?

前有本督組建的四個戰兵營,後有滿桂坐鎮山海關,就算遼前的這些統兵將校,再對本督所謀之事,心生不滿。

那他們真的敢公然鬧事嗎?”

大明向來是一盤大棋,當崇禎皇帝忙著在京城那邊,謀定種種部署和謀劃時,山陜那邊,遼東這邊,各地的局勢,也都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受崇禎皇帝的影響,再度赴遼的孫承宗,沒有再像天啟朝那般,一門心思的想在遼前營建堅城、堅堡,用步步為營的方式,消耗大量的錢糧,以不斷地向遼西一帶推進。

事實證明。

在吏治腐敗、貪腐成風的官場環境下,就算大明國朝,向遼東前線砸再多的銀子,那多數都會被遼前官吏、統兵將校所貪墨掉。

既然是這樣一種情況,崇禎皇帝又怎麽可能,拿著寶貴的錢糧,砸到遼前這個無底洞之中呢?

“話雖然是這樣說。”

茅元儀眉宇間生出憂色,開口道:“從上個月開始,一直到現在,期間已經鬧騰出三起鬧餉之事了。

戍守在遼前的各部兵馬,似乎對一月一分發錢糧的制度,表現出極大的不滿。

若是這樣的情況,再不加以改善的話,下官這心裏真的擔心,在寧遠,甚至是錦州那邊,都會出現兵變之事啊!

督師,您必須要重視此事啊。

一旦說出現兵變事,那對整個遼前的防線,都會形成巨大的威脅,甚至竊據遼西的建虜八旗,亦會趁亂殺進遼前來啊。”

孫承宗雙眼微眯道:“對一月一分發錢糧的制度,不滿的,其實是某些貪婪的將領,甚至是他們麾下的親衛家丁。

天子在這件事情上,所下決斷極佳,最大限度上,避免了貪墨錢糧事的發生,使得底層的將士,能得到實實在在的銀子和軍糧。

放心吧,對待此事,本督心中有數。

若是不出意外的話,再過上一些時日,滿桂麾下所整飭出的一支精兵,就會從山海關抽調到寧遠城這邊。

到時督師府這邊,就可下達指令,命祖寬、祖大樂所部,移駐到山海關治下。

有滿桂在山海關盯著,本督料想他們,不會有任何異動。”

隨著出鎮遼前的時間推移,孫承宗秘密探查到的一些情況,發現正如崇禎皇帝所言,在遼前這個地帶,存在著盤根錯節的將門勢力。

針對這一情況,如何厘清,如何打壓,如何分化,如何制衡,就是擺在孫承宗面前的一大難題啊。

現在孫承宗的心中,對崇禎皇帝是愈發的敬服,也明白崇禎皇帝當初,對他言明,在之後的數年間,國朝不會再從遼前這個地帶,向建虜展開相應的攻勢。

孫承宗出鎮遼前的最大用意,就是維穩遼前的局勢下,將遼東將門勢力,分階段的徹底打散掉。

與此同時,在覺華島這邊,積極地籌建造船廠,設法生產戰船,恢復遼西海域的水師力量。

“督師心裏有所謀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