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山海關整頓

“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言,現在就下結論還為時尚早。”

孫承宗負手而立,眺望遠方,正色道:“將眼前所明諸多謀劃,都逐一的落實下來,才是關鍵。

陛下在過往所頒密旨中,就一再的強調,不可有驕躁之念,不能有急躁之心,凡事都要耐著性子去做。

這是正確的。

現在督師府所轄諸廠,所轄吏員隊伍,所轄武烈軍,包括何可綱直轄軍隊,都需進一步的精進才行。”

崇禎皇帝以赴陜平叛的名義,調走祖大樂、祖寬等身份不同的遼將,的確為孫承宗減輕了負擔,不過遼前的調整和改變,還需時間的沉澱。

孫承宗雖知這是一個絕佳契機,然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倘若觸動到某些人的敏感神經,那事態反而就不好了。

“督師所言甚是。”

茅元儀想了想,點頭道:“盡管說遼西這邊,所駐紮的建虜大軍,受遼南時局的影響安生不少。

現在還不是沾沾自喜的時候。

平叛建虜是一件大事,並非一地一處就能辦成的,我們督師府這邊,還是要穩著腳步向前邁進。”

“有此想法是好的。”

孫承宗伸手道:“等祖大樂、祖寬他們離開遼地後,著手在寧遠城內,籌建起一座講武堂。

這件事情,陛下在密旨中催過多次了。

等此事辦成以後,便叫那隨軍講武堂的教員,悉數安排進寧遠講武堂,並擴大相應的招收規模。”

“喏!”

茅元儀當即作揖道。

在崇禎皇帝身居紫禁城,忙著和朝中那幫文官群體鬥智鬥勇,忙著謀劃各項部署之際,他所倚重的那批務實的文武,在各地所取得的成果,亦是非常有成效的。

盡管說這個過程,受時間和地域的影響,還沒有在大明營造成一種風氣,然改變卻也在漸漸發威。

從錦州城到山海關,這銜接的遼西走廊,所設的一應衛所,雖說腐敗依舊是存在,但遠不像先前那般嚴峻。

過去很長時間內,一批既得利益群體,將遼前打造成金山銀山,以不斷吸吮大明元氣,現在崇禎皇帝絕不允許這等事情發生。

彼時的山海關。

“此次李樞輔赴遼,攜帶的軍機處明發上諭,你們也都聽到了。”

山海關總兵官滿桂,大馬金刀的坐著,環視堂內一眾將校,朗聲道:“本帥覺得將山海關防線,包括東協各處防線,屯駐著的一應兵馬,去進行職能屬性的細化,是極為英明的。

天子對待打仗的事情,眼光是高明且頗具遠見的。

為貫徹落實明發的上諭,力保山海關及東協的整體實力,本帥決意先行在山海關,厘清駐防軍,野戰軍的相應事宜。

本帥這幾日,明確了一份名單,一應的調整變動,都講述的很清楚,諸位可以先行傳閱一下。”

滿桂此言一出,叫所聚堂內的眾多將校,都流露出各異的神情,甚至一些人,開始小聲議論起來。

“這般大規模的進行調整,還是在咱山海關治下,萬一說有建虜侵襲,或者蒙韃襲擾,出現差錯怎麽辦啊。”

“誰說不是啊,有必要這般明確的厘清嗎?真要是打起仗來,這種事情是能夠分清楚的嗎?”

“我倒是覺得這樣厘清,挺好的,至少對於某些人來講啊,想要再趁亂避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你他娘的說這話是什麽意思?”

“就是不知咱們山海關這般動,萬一驚擾到地方的安定,會不會叫朝中的那幫大臣,生出……”

瞅著眼前這幫將校,神情各異的議論著,滿桂並沒有出言阻止,相反卻很樂意瞧見這一幕幕。

就他赴任山海關總兵官,並肩負著東協安定職責後,雖說做出了一些調整,不過涉及核心利益時,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有種力不從心之感。

‘吵吧,鬧吧,不這般爭吵,叫老子怎樣一步步收攏軍權。’

滿桂表面沒有變化,心裏卻冷笑起來:‘老子倒是想要看看,經歷這次調整後,你們這幫遼將,以後還怎樣囂張。

直娘賊的,老子做些事情,就明裏暗裏的唱反調,這次老子要不給你們扳正回來,那老子就跟你們的姓!’

因為山海關的獨特性,使得在一些事情的謀改下,相較於其他地方,都要緩慢了很多。

滿桂這個人,雖說性情桀驁些,不過底子是沒壞的,叫他坐鎮山海關,崇禎皇帝才能確保拱衛京畿的安全。

再者說,能降服滿桂的人,就在遼前待著,孫承宗這位遼東督師,時不時的就會譴派人手,到山海關進行視察。

就算滿桂真做什麽出格的事情,孫承宗也不會坐視不管的。

“有什麽顧忌和擔憂,都在心裏給本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