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風起遼東

當前的大明朝堂是盤大棋,下好了,能延緩大明傾斜的速度,下壞了,會加劇大明傾斜的效率。

面對這樣一盤大棋,崇禎皇帝想獨當執棋者,只可惜文官群體不會同意。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想拔除掉這樣的糟粕,並非是件容易辦到的事情。

“陛下,臣出任東閣大學士,進內閣佐政,懇請陛下明示,應主抓哪方面的政務?”

周延儒神情恭敬,作揖行禮道:“臣此前在軍機處任職,都是陛下決斷,臣才有所作為的。

這突然去了內閣,有些事情,臣心裏難免仿徨,不知該……”

你這個老狐狸,嘴倒是挺甜的,借著先前在軍機處任職,來向朕討要權柄了。

崇禎皇帝倚靠在龍椅上,面露笑意,看著吹捧自己的周延儒,心裏卻暗暗冷笑起來。

溫體仁也好。

周延儒也罷。

崇禎皇帝是了解的,二人的能力是有,然功利心很強,是徹頭徹尾的政客,不能簡單歸類於帝黨。

崇禎皇帝心目中的帝黨大臣,應當是具備一定眼界,開明,務實,肯幹,有公心,能為社稷分憂,為萬民謀福祉。

或許溫體仁和周延儒他們,沾上一兩條,但絕不是帝黨大臣,畢竟說到底,他們的跟腳是守舊派官僚出身。

現在一個個都沒當上首輔,等有朝一日真當了首輔,那所做的事情,或許還不如韓爌做得好。

什麽特性的人,安插到什麽位置上,其實是很有考究的事情。

“卿家能為朕分憂,為社稷慮,朕心甚慰。”

崇禎皇帝收斂心神,保持笑意,看向周延儒說道:“朕就是知曉卿家之才,所以才擢卿家進內閣。

這幾日,朕也一直在想,究竟讓卿家主抓哪些政務。

想來卿家在軍機處時,清楚溫卿所奏廉政公署之事吧?此事當初在朝野間,引起的議論可不小啊。”

“臣知曉。”

周延儒忙欠身應道。

周延儒嘴上這般說,心裏卻暗暗揣摩起來,難不成想叫他主抓廉政公署?

這可不是什麽好差事啊。

倘若做不好的話,不僅會失去天子的信賴和倚重,而且還會交惡朝中大臣。

“朕覺得在內閣這邊,僅靠溫卿主抓廉政公署,還是遠遠不夠的。”

崇禎皇帝覺察到周延儒的顧忌,神情自若道:“說到底這個廉政公署,先前並沒有此等衙署,什麽事情都要摸索著來。

朕也有足夠的耐心,看著溫卿將此事做好。

不過周卿也知道,朕一直都很重視吏治整頓,風氣整頓,畢竟這些事情做不好,那徇私舞弊、以權謀私、僭越法紀等腌臜事,就會層出不窮。

既然做了大明的官,那就要在其位謀其政,不然吃著大明的皇糧,拿著大明的俸祿,算怎麽回事?

所以朕想叫周卿在內閣這邊,主抓吏治新規,和都察院左都禦史韓繼思,一起盡早將此事完善。”

周延儒:“……”

吏治新規很早就在朝提出,並且付出相應的行動,不管是責任制和追責制,還是向有司衙署派駐監察禦史,亦或京察大計,再或者不定期向地方譴派巡察禦史等事,隨便拎出來一件,都是得罪人的差事。

從韓繼思提出吏治新規後,朝堂之上就沒有不罵他的,錯非是期間發生的事情太多,早就在朝形成倒韓風潮了。

現在天子重提這件事情,周延儒就清楚吏治新規一事,在今後很長時間內,都會在朝立穩腳跟。

想起先前北直隸治下各府州縣,在韓繼思試行帶隊巡察,所上疏彈劾的那批罪官,巡察差事他們都察院辦了,但扛雷的卻是內閣和吏部。

要不是崇禎皇帝的冷處理,對朝中部分言官禦史,包括有司大臣,上疏彈劾韓繼思所為,悉數都留中不發,只怕倒韓風潮也就形成了。

“卿家,可是有什麽顧忌嗎?”

見周延儒不言,崇禎皇帝故作疑惑道。

“臣……謹遵上諭!”

周延儒忙作揖應道。

盡管心中有著諸多顧忌,但周延儒也清楚這件事情,他沒有別的選擇,畢竟到了內閣這邊,若是不能主抓一些具體政務,那就沒有權力可言。

同樣都是內閣群輔,像畢自嚴、徐光啟他們,跟何如寵、周道登這些人,是一個性質嗎?

不一樣!

這就是崇禎皇帝的手段。

一個上下思想一致的內閣,並非是崇禎皇帝所想要的,韓爌的確是內閣首輔,的確是權柄多了不少,但相對應的內閣次輔,內閣群輔這邊,也都會得到相應的側重,不叫韓爌在內閣一家獨大。

“皇爺,遼前和東江鎮兩地,呈遞密奏。”

王承恩手捧奏疏,快步走進殿內,在周延儒詫異的注視下,低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