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召對閣臣(1)

閻應元、陳明遇、李巖、宋獻策、牛金星、顧君恩、堵胤錫一行走了,悄無聲息的進京陛見,悄無聲息的離京赴遼,沒有在喧鬧繁華的京城,掀起任何的漣漪。

這批地方賑災行署的先驅者,帶著崇禎皇帝的期許,將奔赴全新的戰場,至於能有怎樣的成就,哪些能堅定的走下去,縱使是崇禎皇帝也不清楚,不過他們之中的人,只要有堅守本心的,那遼西所臨境遇就會改變。

拂曉。

冉冉升起的朝陽,驅散了籠罩的黑暗。

乾清宮的平靜被打破。

崇禎四年正月末,帝召內閣、都察院、廉政公署、六部等有司閣臣廷臣召對。

首輔韓爌、次輔溫體仁、群輔畢自嚴、徐光啟、周道登、何如寵、錢象坤、吳宗達、周延儒等諸閣臣廷臣奉詔覲見。

“臣等拜見陛下!”

“免禮吧。”

崇禎皇帝穩坐在龍椅上,環視殿內群臣,神情嚴肅,此次召見閣臣廷臣,他要做一件事情。

為大明當前秘密推行的謀改革新,在大明北方諸省治下,展開一場全方面的清查行動,以填補地方上的部分窟窿。

“從周卿赴任內閣後,主抓吏治新規諸事後,在都察院的配合下,在朝查出一批貪官汙吏。”

崇禎皇帝眼神冷厲,拿起幾封奏疏,擲地有聲道:“朕未曾想過,在本朝竟藏著這般多腌臜事,真真是觸目驚心啊。

僅牽扯到火耗一事,就追查出不少於200萬兩的稅銀,朕在了解到這些情況後,可謂是寢食難安。

如果這批贓銀,沒有叫那批貪官汙吏私藏,而是讓朝廷正常收取,那先前何須因國庫空虛,而向大明百姓攤派遼餉。”

殿內安靜極了。

韓爌、溫體仁、畢自嚴、徐光啟、周延儒他們,流露出各異的神情,特別是被點名的周延儒,心裏難掩的激動。

看來先前他所做的諸事,天子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能得天子這般看重,那他日後想更進一步並非難事。

“畢卿,朕想問問你,從天啟元年到崇禎三年,在這十年間,國朝因各地賑災,攏共支出多少糧餉?”

看著群臣的反應,崇禎皇帝的目光,定格在畢自嚴身上,“在這些受國朝調撥糧餉的災情中,又有多少雖全力賑災又鬧出民亂的?

從萬歷朝後期開始,大明各地所遇災情可謂累年增多,這並非是一件小事情,倘若不重視起來,那大明社稷絕無安定可言。”

在崇禎皇帝逐步掌控住局勢,實控住諸多軍權,圍繞朝堂的改變,也在悄然間推行了,他要逐步強勢起來。

大明,需要強權皇帝。

“啟稟陛下。”

畢自嚴神情嚴肅,上前作揖道:“據臣粗略估算,僅國朝所撥賑災糧餉,在過去的十年間,就不少於1700萬兩,甚至要比之更高。

想查明具體的數額,還需調取相應案牘,進行實際匯算才行。

且在過去十年間,國朝幹預下的賑災,鬧出大小民亂諸事,不少於50起,涉及大明治下很多地域。”

面對天子的詢問,畢自嚴唯有按實際稟明,而韓爌、溫體仁、徐光啟這些閣臣廷臣,對天子所詢問的這些,無不是生出各異的想法。

他們都不清楚當今天子,召見內閣、都察院、廉政公署、六部等有司,在乾清宮接受召對,究竟是為了何事。

畢竟召對的核心思想,並沒有講明。

然直覺告訴他們,事情絕對不簡單。

“小2000萬兩的賑災糧餉,在過去的十年間,被國朝調撥到各處賑災。”

崇禎皇帝神情嚴肅,環視殿內群臣,擲地有聲道:“且縱使在國朝的幹預下,還不能確保受災情的影響,而生出民亂。

可兩地從特設賑災行署截止到現在,過去快一年的時間,諸卿可知,他們用了多少賑災糧餉嗎?

150萬兩!!!

由此可見,在過去這十年間,有多少官員上下其手,行貪贓枉法、中飽私囊諸事。

此前北直隸和山東兩地出現災情,朕命盧象升、袁可立先後籌建地方賑災行署,他們所面臨的災情,同樣是很嚴重的。”

自崇禎皇帝在朝先後特設軍機處、賑災公署、理藩院等衙署以來,可謂在朝引起不少的反對和爭議,縱使是到現在也是這般,對待這些情況,崇禎皇帝所采取的態度,很明確,也很簡單。

置之不理。

將一批務實肯幹的大臣,安排到合適的位置上,叫他們發揮出應有的成效,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如果他這位大明天子,不能在後面替他們撐腰,叫他們承受各種刁難和打壓,那誰還會為他做事?

“陛下,臣請求以都察院為首,對歷年來的火耗、賑災等諸事,在各地展開相應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