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遼西新生(1)

從萬歷年間開始,建虜在遼地殺出的兇名,那累累白骨,不是取得一場現象級戰局的勝利,就能讓所有人抹除恐懼的。

李自成在蓋州和復州兩地,轟轟烈烈的搞著謀改,以遼東義軍為大旗,籌建一套文武班底,就是想以最短的時間,整合所控制的地域,力求在後續復雜的形勢下,能擋住建虜的報復性進攻。

和李自成一樣的,還有遼東督師孫承宗。

遼西,廣寧城。

“督師,當前的形勢,對大明而言太有利了。”

茅元儀神情激動,看向孫承宗說道:“隨著一批遼將被‘擢’進京,遼西、金州、登萊、天津、東江要籌建水師。

特別是何總兵麾下各部兵馬,圍繞遼西各處堡所構建防線,以後在遼東的優勢,會變得愈發明朗啊。”

孫承宗疲憊的臉龐,露出一抹淡淡笑意。

的確。

隨著諸多謀劃的落實,大明在新收復的遼地治下,算是立穩腳跟了,特別是復州和蓋州兩衛,還有李自成所領遼東義軍,即便建虜八旗想進犯遼西,所面臨的處境和局面,可不是建虜想怎樣,就能怎樣的了。

“前線的局勢穩定,這後方也要穩定才行。”

孫承宗收斂笑意,看向茅元儀說道:“遼東督師府遷移到廣寧,地理位置重要的寧遠,還是要照看好的。

這幾日申甫所領平虜前指,正式從覺華島遷移到寧遠城,本督懸著的那顆心,才算落了下來。

以後覺華島這處海上要地,就移交到遼西水師主管,隸屬於我遼東督師府管轄,以應對今後復雜的局勢。”

遼東所處局面的改變,必然會伴隨著麾下各部的調整,特別是在崇禎皇帝給孫承宗的密旨中,反復強調撤衛設府的重要性,也讓孫承宗加快在遼西各處的布防。

為確保這些謀劃部署辦好,先前被孫承宗留在寧遠的茅元儀,被再度召回遼東督師府,協助孫承宗做事。

“不過督師,您將所轄武烈軍,留駐在錦州城,而不移防到廣寧城,此事是否要再思慮下?”

茅元儀神情有些躊躇,看向孫承宗說道:“畢竟當前我遼東督師府遷移,戍守遼西的各部兵馬,也隨著做出相應的調整,可廣寧沒有一支強軍在,終究是存在風險的。

如果說在此期間,建虜若是進犯遼西,沒有……”

“短時間內這種風險,是不存在的。”

孫承宗擺手打斷道:“何況將武烈軍留在錦州城,亦是確保遼西的安穩,畢竟接下來我們督師府,要做的事情會觸碰很多人利益。

廣寧沒有強軍不要緊,那就再締造一支強軍,相應的骨幹力量,陛下已從京營抽調一批赴遼。

陛下賜名鎮遼軍!

調原西山火槍營指揮使黃得功,出任鎮遼軍主將。

此外跟隨這批骨幹力量一起赴遼的,還有一批直隸賑災的吏員,那可都是陛下看重的良才。”

茅元儀眼前一亮。

孫承宗的這番話,就是表明要在遼西治下,有序推動撤衛設府一事,甚至在這過程中,還會逐步清理掉遼東將門。

“真是夠不容易的啊。”

茅元儀感慨道:“當初錯非陛下點明,遼前存在那幫野心勃勃之輩,分批將祖大壽、吳襄這些遼將,調離出遼前,只怕所謂的遼東將門勢力,將會繼續膨脹下去。

現在遼西奪回來了。

各地駐防也明確了。

圍繞新收復的遼西治下,不少利國利民的謀劃,也終於能逐步推動了,一旦這些弊政和毒瘤,都能被逐一鏟除掉,那大明在遼地的底蘊就更強了。”

“是啊。”

孫承宗神情感慨道:“這一切來之不易啊,過往在遼前這片地域,勢力是何等的盤根錯節啊。

縱使是本督坐鎮錦州,都時常覺得寢食難安,造成這樣一種形勢,和本督初鎮遼前所定戰略,是有莫大關系的。

如果沒有陛下的英明決斷,雖身處在後方京畿,然逐步順勢削減遼東將門,提升泛遼東戰略凝聚力,否則本督就是大明的罪人啊。”

鎮守遼前的這些時日,隨著所掌情況增多,對過去那套平定建虜的謀劃,孫承宗是愈感羞愧。

修築堅城硬堡,以步步為營為根本,構建起聯防屏障,不斷向建虜緊逼,看似能擋住建虜兵鋒,可實則所消耗的糧餉,那給國朝造成何等嚴重的負擔。

而崇禎皇帝所提的泛遼東戰略,不求一地能支撐所有,但求能穩定住局勢,利用海陸協同的方式,有效發揮大明僅有的優勢,相互牽制住建虜八旗,在相應的相持下,不斷削減建虜的戰爭潛力。

就當前所取得的進展來講,無疑是很成功的。

特別是李自成所領遼東義軍,順勢在遼南強勢崛起,這也讓遼東這片黑土地上,從過去的雙方針鋒相對,演變成三方對峙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