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軍機處的大禮

在一個矛盾重重、體制僵化、階層對立的環境下,想要推動謀改維新,首先要做的就是籠絡人才,培養人才,讓他們到合適的位置上,去做合適的事情,如此才能逐步改變,將宏觀層面的謀劃,量化成一個個小目標才行。

武英殿,軍機處。

“看來想要做成一些事情,只要真的去做,而不是單純靠說,靠想,也是能明確的做下去嘛。”

崇禎皇帝翻閱著奏疏,面露笑意的贊許道:“軍機處此次做的不錯,明確的京畿衛戍調整一事,能平穩推動落實下來,順利裁撤宣府鎮、順天府、永平府所設衛所,明確各鎮衛戍區建制,清查出這般多的田畝。

不僅讓拱衛京畿的整體建制,都變得明確下來,有效落實守土有責,確保京畿邊防的絕對安全。

而且讓國朝減輕不少負擔,讓國朝所征田賦能增加不少,關鍵是這批世襲衛所官,被揪出不少蛀蟲敗類!”

王洽、王在晉、黃立極、傅宗龍、楊文嶽、丁啟睿,楊嗣昌一行,臉上或多或少都流露出些許輕松的神情。

京畿衛戍調整一事,從崇禎三年就提出並明確要落實下來,直到現在才算是告一段落。

期間承受多大壓力,面臨多少難題,遭受多少非議,唯有王洽、王在晉他們心中最為清楚。

畢竟這些事情做起來,就是會觸碰到利益,得罪一批人,可事情擺在這裏,他們軍機處不做好,那天子必然是會生怒的。

“陛下,京畿衛戍調整一事,能有序的推動落實,並非是軍機處的獨功。”

王在晉走上前,作揖行禮道:“特別是涉及裁撤衛所,如果沒有陛下當初所指方向,想推動此事落實,不僅是困難重重,且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兵變。

將世襲衛所官群體和治下軍戶群體隔開,將衛所下轄的屯田,悉數編進地方官田,以較低的佃租,分田叫這些軍戶租種,的確減少很多矛盾。”

崇禎皇帝點點頭說道:“朝廷決定分批裁撤衛所,不代表就不管這部分群體了,他們都是我大明的子民,要想到他們的死活。

僅靠這部分去分流是不夠的。

像你們軍機處所做,將各地衛所之中,遴選出一批青壯,分流到京城建設、整飭馳道、整修水利,西山募工等事上,就很不錯。

讓他們能賺取養家的銀子,讓他們能吃飽肚子,這種直觀的對比改變,相信不會有人再願意過被剝削的日子了。”

大明的衛所制和戶籍制,在崇禎皇帝的眼裏,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不去逐步的謀改,那大明就會被拖死。

像大明所設下的衛所,非但不能給國朝財政帶來活性,相反還占著不少財政開支,這就是不好的。

而戶籍制度就更是僵化了,被劃撥進軍戶、匠籍、賤籍等龐大群體,被一小撮利益群體控制著,遭受著慘無人道的盤剝和欺壓,這些都是不安穩因素,稍有不慎,就會在地方爆發叛亂。

適合明初的制度,不一定適合明末,畢竟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唯有不斷與時俱進,才能確保國朝安穩。

“陛下,京畿衛戍調整是明確落實了,不過戍守各處的軍隊,果真要按各處定編所造兵冊,以銀錢來實發兵餉嗎?”

王洽拱手作揖道:“按照薊密永三協各處,外加宣府鎮各處,以及拱衛京城的京營,這批軍隊的規模,在崇禎四年就要募滿所定建制,那規模將達50萬眾。

倘若用銀錢實發兵餉,僅僅每月所撥開支,就是75萬兩銀子,一年就是近千萬兩的開支啊。

現在國庫這邊,一年的賦稅才……”

“那不是還有一年緩沖嗎?”

崇禎皇帝擺手打斷道:“別的地方怎樣朕不管,但京畿衛戍這一區域,所駐守的各部大軍,必須以銀錢來實發兵餉。

那糧食和棉布等沖抵兵餉,期間有多少貪腐行為,你們不是不清楚。

崇禎二年的那場外敵侵掠,朕不希望再發生,所以這批軍隊的兵餉,將采取新的方式實發兵餉,朕要絕對杜絕吃空餉喝兵血的行為!”

王洽所提出的擔憂,崇禎皇帝心裏很清楚,無非是開支太龐大,無法確保國朝財政能堅持下去。

供養一批能打仗的軍隊,是極其耗費銀子的,不過這件事情就算再難,崇禎皇帝也必須要做下去。

這50萬軍隊建制,要在崇禎四年悉數募齊,落實操練演武諸事,特別是30萬建制的三大營,這是以後征戰草原、遼東的強軍。

何況每3個月發放一次的兵餉,這批規模龐大的軍隊,並非只進不出啊,他們都有家眷吧,都有婆娘吧,都有孩子吧,最後肯定是要花出去的吧,崇禎皇帝要通過這批軍隊,來承載新制錢的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