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朝鮮奏請通商

“果真是利益動人心啊。”

看著手裏的奏疏,崇禎皇帝似笑非笑道:“當初國庫缺銀子時,想讓他們幫著朝廷分憂解難,一個個都給朕哭窮。

現在聯合海貿一事,見到切實的好處後,那一個個都上趕著送銀子了,這世道真是夠可笑的。”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皇爺,這批追加的銀子,實兌相應的新制錢後,那批多出來的份額,是進內帑窖藏,還是調撥出去?”

“調撥出去。”

崇禎皇帝合上奏疏,隨手丟到禦案上,伸手道:“悉數調撥給山陜兩地的賑災行署,讓陳奇瑜、劉鴻訓他們,加快山陜兩地的馳道建設、水利重修。

順便給皇明海貿總會的人,傳達一道口諭,讓他們著手籌建造船廠吧,加快麾下海船規模的籌集速度。”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對聯合海貿一事,正如朱純臣他們所揣摩的一樣,崇禎皇帝心裏是重視的,畢竟這能讓內帑賺取到不少銀子。

隨著北方諸省的建設,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這讓崇禎皇帝對銀子的所需,也在不斷的增強。

不管是各地賑災行署,還是規模化工坊等事,都需要大批的銀子加持,這樣才能見到相應的成效。

而隨著大批銀子的增補,也讓明確的新制錢流通,在不斷的增加比重,繼而帶動北方諸省的流通效率。

“5000萬兩銀子,要是真能在崇禎五年前後,從朱純臣這些人名下,都套進皇明海貿總會,那開海通商的規模必然邁向新階段。”

崇禎皇帝拿起一份奏疏,面露笑意道:“等到了那個時候,外朝那幫文官,包括他們背後站著的人,想再去反對國朝開海,只怕是難上加難了,靠這批銀子實兌新制錢,都能讓朕做出不少事情啊。”

鑄幣稅帶來的紅利,崇禎皇帝必須牢掌在手,憑借那‘掏’出來的銀料,用內帑進行流轉,傾斜到各個領域去,能幫著大明持續發展。

等到那個時候,大明所形成的破產群體,就能得到相應安置,如此就能順勢邁向下一階段的謀改。

看著奏疏裏的內容,崇禎皇帝收斂笑意,皺眉對王承恩說道:“王伴伴,派人去把張之極給朕叫來。”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承襲英國公爵的張之極,所領的理藩院,圍繞敲詐各地宗藩,召諸宗藩子嗣進京,到宗學進修,可謂是忙的團團轉。

時下在西山籌建的宗學,養著大批宗藩子嗣,他們既是免費勞動力,還是日後開海移藩的先驅。

讓他們在勞作中接受改造,讓這些宗藩子嗣脫離低級趣味,通過集體生活的方式,是崇禎皇帝所敲定的核心思想。

等到大明治下諸親王、郡王群體,都被理藩院敲詐一番,將子嗣都集中在京城,那圍繞剝離名下田產的事宜,就能隨著孫傳庭在河南境內,對治下宗藩取得的進展,而逐步的推動起來了。

“真是越來越有意思了。”

看著手裏的奏疏,崇禎皇帝露出一抹笑意:“朝鮮想和大明進行通商,這要好好的謀劃一番,要是能帶動北方諸省的工坊發展,這對大明來說百利無害啊。”

在崇禎皇帝增強東江鎮的權重,軍機處外派的東江平叛前指,受遼東時局的影響,多次秘密趕赴朝鮮,去和朝鮮的高層面談,這也讓大明的一些變化,開始逐步在朝鮮境內流傳起來。

說到底大明宗主國的身份,在朝鮮尚沒有完全失效,而劉興祚所領的東江軍,在遼東打了幾場漂亮仗,使得朝鮮這邊的人,開始不再那般膽怯建虜,想秘密修復和大明的關系,以此擺脫建虜的威脅。

“臣……張之極,拜見陛下。”

“免禮吧。”

看著作揖行禮的張之極,崇禎皇帝露出笑意,對英國公一脈,他心裏是很滿意的,這是忠誠於大明的。

特別是張之極的獨子張世澤,還敕封世襲的忠勇伯之爵,以後等到張之極薨了,張世澤會承襲英國公之爵,那忠勇伯的爵位,將從張世澤的子嗣裏,再挑選一位來承襲。

對待忠誠於大明的群體,崇禎皇帝的態度是明確的,絕不會虧待他們的,該有的都會有。

“張卿,朕打算讓你以理藩院的名義,代表朕,代表朝廷,去朝鮮一趟。”

崇禎皇帝想了想,看向張之極說道:“這朝鮮通過東江鎮,遞交給朕一份密奏,懇請我們大明,能和他們進行通商,這不是一件小事情。

朕會給你抽調些人手,就兩國開海通商一事,進行詳細的洽談和明確,意在幫助朝鮮擺脫困境,讓大明獲取相應的所需。”

張之極:“……”

對天子所講的這些,張之極心情有些復雜,前兩日,朱純臣他們要追加銀子,連帶著他們也跟著掏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