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眾生相(1)

只要是有權力的地方,就必然存在著鬥爭,這是不受人的意志所能改變的,這是人性的一種體現。

內務府的出現,正在悄然影響著大明的政局,一些很細微的改變,引起不少人的重視和警覺。

“周閣老,您對陛下所設廉政公署,退出外廷職官序列,轉隸內務府所轄怎樣看?”溫體仁手捧茶盞,坐在官帽椅上,看向周延儒說道。

“最近這朝中的風向,已悄然發生很多變化,特別是過去一些叫囂的朝臣,一個個全都變得安靜了。

像科道歸一之事,沒人再過多關注了。

像天津開海、廢除匠籍、發展工商等事,過去可謂飽受詬病和分歧,可現在這些言論全都變了。

特別是陛下從西苑那邊回歸乾清宮,頻繁召見內務府諸臣,可究竟說了些什麽,做了些什麽,外廷對此一無所知。”

“陛下想整頓朝綱,想整頓吏治啊。”

周延儒輕嘆一聲,眉頭微蹙道:“先前內廷所派太監宦官,想要秉承天子的意志做些事情,就會在朝野間引起不小爭議。

其實對待內廷的太監宦官,天子也存有不小的警覺,畢竟過去在天啟朝,魏閹靠著揣摩聖意,靠著倚仗皇權,在外朝所做諸事,籠絡大批黨羽親信,肆意破壞著朝綱秩序。

這些不好的事情,今上可都在心裏記著呢。

現在內廷太監的職權被收控,特設內務府總攬宮廷事務,這就等同於在外廷之外,依托於內廷根脈,又締造了一套行政班底啊。”

溫體仁點點頭表示認可。

天子所設內務府,外朝多數的朝臣是高興的,是激動的,畢竟內廷太監的權柄,被天子徹底限制住,那他們就能好好的做事。

可是對溫體仁、周延儒這等工於心計的政客,卻看出這件事的背後,卻代表著天子想倚靠內務府文官,去制衡外朝有司文官。

如果一些事情的決斷,在外朝引起強烈反對,那天子就能退而求其次,用自己所擢升的內務府文官,將這些遭受反對的決斷落實下來。

畢竟內務府的文官,那可不是過去的內廷太監,真要是到了地方的話,就會徹底失去控制。

溫體仁感慨道:“現在本輔才算看明白,當初陛下為何要特設賑災和廉政兩處公署,哪怕是遭受很多反對聲音,卻依舊乾綱獨斷的落實下來。

時下再想想啊,那就是為今日做準備啊。

內務府所設一應職官,和外廷職官無涉,大批的內務府職官,就算沒有功名,靠著所言的捐官一道,就能身居要職。

想想在北方諸省治下,所籌設的各處賑災行署,聚集了多少讀書人,這其中只要是尊奉陛下決斷的,只怕前程和仕途都不會差啊。”

捐官,這是崇禎皇帝為自己所締造的內務府文官群體,所完成彎道超車,邁進大明官場的一項政策。

凡是在地方有所成就者,內帑會調撥相應的銀子,幫著捐相應的職官,以叫這批有能力的官員,得到相應的品級和職權。

“陛下高瞻遠矚啊。”

周延儒雙眼微眯道:“憑借過去所定決斷,算是在外廷之外,又聚攏起一批忠誠於天子的臣子。

真要是這樣說起來,與其讓陛下收控內廷太監的職權,讓這批被朝野間說成‘幸臣’的內務府文官,代替掌握宮廷事務。

倒不如還像過去那樣的好。

畢竟天子倚靠內廷太監宦官,那終究是有限度的,特別是派往地方做事,也是有著各種顧慮的。

不過現在有了內務府文官,就徹底變得不一樣了,有轉隸的廉政公署震懾和監察,就算被天子外派去地方做事,那也不敢做的太過分。”

特設內務府總攬宮廷事務的好處,除了能有效促成文官制衡文官,限制住太監亂政的弊病,還能讓崇禎皇帝通過外派內務府各級文官,有效了解地方上的情況,為今後逐步推行維新變法,打通一條由上而下的通道。

說到底內務府文官群體,是崇禎皇帝所締造的第二套行政班底,可他們的身份終究是外臣,這跟內廷的太監宦官是不一樣的。

內務府文官群體,是有操守的、是有顧忌的、是有追求的,就算他們被外派到地方做事,也不會像過去譴派內廷太監宦官那般肆無忌憚、貪得無厭,只要做好外派的相互監察,相互制約,那是能真正做些事情的。

溫體仁端起茶盞,呷了一口,看向周延儒說道:“畢自嚴有意要整頓鹽政,此事想來周閣老也聽到一些風聲了吧?

涉及到鹽政這等事宜,那往往牽扯就會很廣。

僅靠他畢自嚴一人,是斷然不會輕易觸碰此事的,想來背後是有陛下的授意,針對當前的局勢變動,本輔覺得在鹽稅上,我們要做些什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