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觸底吏治(2)

大明內部的情況太過復雜,很多矛盾和隱患都藏在暗處,從某種意義上去說,最忌諱的就是過多政策疊加推行,這會把矛盾和隱患激化,一旦其中有失衡趨勢,就會形成一系列連鎖反應。

崇禎皇帝沒有說話,平靜的看著徐光啟。

“當前寧夏叛亂初定,山陜兩地的局勢看似穩定,實則卻暗藏著不穩。”

徐光啟繼續說道:“清查虧空一事,暫時不能在山陜推行,畢竟受寧夏叛亂的影響,軍機處必然會對九邊重鎮進行整頓,何況此前的山陜,受災情和叛亂的影響,當前最需要的就是安穩,一旦朝廷要大範圍清查虧空,定然會破壞這種穩定,這勢必會影響到山陜局勢。”

的確是這種情況。

崇禎皇帝雙眼微眯,對徐光啟所講之言頗為認可,矛盾不是一天消散的,問題不是一天解決的。

治理幅員遼闊的大明,不要妄想某項政策的推行,就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是不現實的事情。

畢竟牽扯到的事情很多。

在眾人的注視下,徐光啟又道:“而北直隸、河南等地,受災情的影響,受一些政策的推行,同樣是這樣的道理。

再一個直隸巡撫盧象升、河南巡撫孫傳庭,在治下做的一些事情,其實引來很多的反對聲,先前做的事情還沒徹底站穩腳跟,就貿然給他們增加新的擔子,這只會讓問題愈發的激化。”

徐光啟所指事情很明確。

北直隸這邊,盧象升做的興建產業領域、扶持新興勢力、支持天津開海等事,固然讓北直隸的發展有所改變,不過治下的矛盾和反對聲從沒有消除過,畢竟牽扯到利益,事情就不那般簡單了。

河南這邊,孫傳庭先前與諸藩打官司,鬧出的動靜很大,產生的影響深遠,盡管讓河南所控官田規模增加,但是矛盾和問題卻並沒有因此而消散掉,特別是諸藩對孫傳庭的敵意,那就更不用多說了。

不過徐光啟他們,此時還不知道的是,孫傳庭在河南試行的攤丁入畝,又激化了新的矛盾,只是受崇禎皇帝的影響,讓朝中很多官員無暇他顧,所以這部分影響和矛盾,還沒傳到朝堂這邊。

“那依著卿家之意,朕想做的事情,暫時就只能局限於山東了?”崇禎皇帝向前探探身,看向徐光啟說道。

“山東是一處,遼東是一處。”

徐光啟作揖行禮道:“受衍聖公府一案的影響,內閣大臣周延儒奉旨赴山東查案,臣覺得此事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

如果衍聖公府一案,能取得階段性進展,那朝廷就能在戶部、都察院等有司,抽調一批大臣,以清查虧空的名義,派往山東,對治下各地進行清查,就歷年來的賑災、漕運、火耗等事,進行相應的嚴查。

不過清查虧空一事,真要有相應的進展,後續涉及到追繳虧空銀子諸事,斷不能移交給東輯事廠負責,臣覺得此事可移交給山東賑災行署專斷。

至於遼東那邊就更明確了,朝廷過去調撥那般多糧餉,其中必然有大批的糧餉,其實是存在……”

“卿家的諫言不錯,是朕沒考慮這般多。”

崇禎皇帝出言打斷道:“既如此,那就暫以山東為肇始,明確清查虧空一事,內閣盡快擬定章程,呈遞奏疏到禦前來。”

徐光啟眉頭微皺,他沒想到天子竟舍掉遼東,獨查山東一地,在他的構想中,遼東是一處重頭戲。

不過徐光啟沒有想到,現階段的遼東,涉及到軍改的事情還沒徹底落實,如果貿然增添清查虧空之事,只怕會引起一些問題。

現在這個時候,軍機處大臣王在晉,已然在廣寧那邊,和遼東督師孫承宗,商榷並推進遼東軍改諸事。

在明確一些安排部署後,徐光啟、溫體仁、畢自嚴這幫大臣,紛紛作揖行禮,退出了東暖閣。

“這才是朕想要的內閣啊。”

看著離去的眾人,坐在龍椅上的崇禎皇帝,露出一抹笑意,“內閣就該擔負起輔政的重擔,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而不是聯合朝中有司,設法阻撓新政落實,設法脅迫皇權,繼而讓朝中局勢變得更壞。”

對徐光啟這位新任內閣首輔,崇禎皇帝心裏是滿意的,至少徐光啟不會像韓爌那般,過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就做出陽奉陰違的事情。

說起來,徐光啟是崇禎皇帝看重的大臣,其思想和觀點都比較開明,或許是在一些方面,和崇禎皇帝所想不一樣,但是卻十分適合現階段的大明,更好的幫著崇禎皇帝穩定朝局,制衡和疏導好一些問題和矛盾。

“王伴伴,派人去東輯事廠一趟,傳朕的口諭。”

崇禎皇帝伸手道:“叫東廠先前追繳的虧空銀子,悉數移交到西山熔鑄制錢,進行實兌新制錢後,將該部分虧空銀子,移交戶部收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