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大煉鋼鐵(1)

清晨的乾清宮,帶著幾分寒意,崇禎皇帝盤腿坐在羅漢床上,批閱著幾封軍機處呈遞的奏疏。

其一,此前平叛寧夏衛的京營精銳,已踏上返京的歸途。

其二,九邊重鎮擢授職官。

其三,遼東督師府所呈參戰軍報。

其四,東江鎮所呈參戰軍報。

其五,所籌東海水師,各處水師奉旨軍報。

其六,京營換裝呈報。

處在大明這一時期下,就必須要忍受時效性遞減的弊端,畢竟這和後世是不一樣的,同一件事情,想從京城到所達區域,再得到相應的回函,是需要時間去等待的。

就像相隔千裏之遙的遼南前沿,各處戰場出現任何情況,崇禎皇帝就算想知曉些什麽消息,至少也要等上2日,甚至途中若是有所耽擱,這個時間就要更久一些。

想要在大明治下推行維新變法,除了要分批次的培養人才,不斷壯大維新派的規模,還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受地域和環境的影響,一些政策性的部署,是需要時間來沉澱,甚至會扯皮。

倘若脫離了這一現實,去一廂情願的做某些事情,那麽換取來的結果,就像是沒有跟腳的浮萍,風一吹就散掉了。

“皇爺……該進早膳了。”王承恩低首走上前,對崇禎皇帝作揖道:“您昨夜入寢就已經很晚……”

“端過來吧。”

崇禎皇帝頭也沒擡,繼續忙碌著。

“奴婢遵旨。”

王承恩作揖應道,隨後就面對著崇禎皇帝,緩緩向殿外退去,不過還沒退下,卻被崇禎皇帝喊住。

“對了,陳延生進京了沒有?”

“進京了。”

被喊住的王承恩,忙回道:“時下就在乾清門那邊進膳,陳知州奉旨歸京,一路都沒有停歇,就……”

“嗯,叫他吃完早膳,來見朕。”

崇禎皇帝說了一聲,就繼續處理著奏疏。

想在大明做成些事情,僅靠自己是不夠的,甚至不能有絲毫松懈,崇禎皇帝自決意維新變法後,就一直這般忙碌。

所謂的勞逸結合,只是偶爾為之罷了。

特別是在崇禎五年開始,展開部署的事宜增多,這叫崇禎皇帝變得愈發忙碌,根本就沒有太多閑暇時光。

搞改革難啊。

在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王朝,想要促成維新變法,將過去單一的經濟模式,過渡到工業為主的模式,就更是難上加難。

畢竟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需要兼顧的層面太廣,這其中敢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任何形式的紕漏,都會導致嚴重的問題出現。

就像扶持產業領域,會出現大批脫產群體,如果應對糧食需求的部署,敢出現任何問題的話,就會導致糧食危機的發生。

就像規劃金融領域,就可能誘發通貨膨脹。

就像謀劃航海領域,就可能形成外敵進犯。

就像試行土地政策,就可能激化階層矛盾……

類似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崇禎皇帝就像是大明的總設計師,小心翼翼的將他心中構想的整體部署,一環套著一環的壓茬推行起來,期間出現任何問題,他都要第一時間解決,避免隱患擴大,繼而爆發出更多的問題。

“臣……陳延生,拜見陛下。”

在崇禎皇帝伏案忙碌之際,天津知州陳延生,走進東暖閣,看著短桌旁擺放的早膳,心裏很不是滋味。

“陳卿來了。”

崇禎皇帝面露笑意,看向陳延生說道:“坐吧,這次將卿家從天津召來,是有些事情想與卿家聊聊。”

“臣遵旨。”

陳延生忙作揖應道。

天津直隸州這個地方,崇禎皇帝心裏很是看重,這不僅是大明北方的對外口岸,更是承載泛遼東戰略的要地,同時還肩負著原始工業化孵化的重擔,倘若這個地方,敢出現任何的問題,那就會引發很多問題。

“從遼地爆發戰爭以來,李自成所領遼東義軍,從天津軍工產業訂購的火銃、火炮、火藥等各類軍需,朕一直都是關注著的。”

崇禎皇帝拿起一摞奏疏,看向陳延生說道:“僅僅是通過這件事情,朕就想明白一個問題,我大明的冶煉產業,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發展才行。

如果說重工業體系的建設,不能取得突破性進展,那麽對於我大明而言,其實過去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沒有用處的。

不說別的,就京營這邊需要換裝的各類火器、火炮、軍械、甲胄等,想要全部都滿足需求的話,那必然會影響到別的層面。”

原始工業化持續推進的一個標準,就是鋼鐵產量的規模,畢竟工業化的進程,不是看輕工業發展的怎樣,而是要看重工業發展的怎樣。

而鋼鐵幾乎是所有重工業的基礎和支柱,也是建築的必需材料之一,倘若一個國朝的鋼鐵產業不發達,那整體發展的活性其實是比較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