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朱聿鍵就藩

“朕為何這般看重朝鮮,甚至於將移藩首選定在濟州島,卿家真的清楚嗎?”

崇禎皇帝撩了撩袍袖,坐到石墩上,伸手示意金鉉坐下,“說起來,從東江平虜前指籌設,卿家也曾多次前去朝鮮,想來是了解朝鮮的吧。”

“臣……想到過一二。”

金鉉先是作揖一禮,隨後坐到石墩上,微微欠身道:“從陛下提出泛遼東戰略,我大明於遼地的整體布局,就是圍繞著掣肘建虜,限制建虜展開的。

這樣能讓我大明從戰爭泥潭中出來,不直接與建虜硬碰硬,畢竟從萬歷朝後期開水,我大明軍隊就一直慘敗於建虜,這是不爭的事實。

朝鮮,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扼制建虜對外擴張的一個戰略支點,就像當初征伐努爾哈赤時,叫……”

聽著金鉉所講的這些,崇禎皇帝的心裏生出感慨,與建虜的交戰和對峙,永遠繞不過去的就是薩爾滸慘敗。

就是從這一戰算起,大明在遼地的處境,開始變得愈發被動,這背後摻雜的因素有很多。

一個黨爭。

一個腐敗。

就這麽兩件事情,導致大明在遼東這一區域內,接連不斷的出現戰略失誤,繼而損失一批批精銳之師,戰死大批能戰將校。

賀世賢、童仲揆、戚金、秦邦屏……

數不清的大明武將,不是被坑死了,就是被害死了,這導致大明的軍隊脊梁,被一次次的打斷。

一個遼沈之戰。

一個廣寧之戰。

就因為朝堂黨爭的影響,對遼地的戰略失誤,加之東林黨人的咄咄逼人,甚至也要算上齊楚浙黨等派,使得大明錯失一次又一次的機會,繼而叫建虜不斷勢起,天啟朝時期的建虜八旗,崇禎朝時期的建虜八旗,就是被這樣一次次養肥的。

當然建虜固然可恨,可是有一個不爭的事實,人家的確抓住一次次能壯大自身的機會。

在這場雙方較量和博弈的格調下,大明受內部不穩的影響,導致建虜逐步變強,直到徹底在遼東站穩腳跟。

“卿家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些地方沒有想到。”

崇禎皇帝收斂心神,看向金鉉說道:“大明需要朝鮮,不過需要的,不是一個表面臣服的藩屬,而是一個能給大明補充血液的朝鮮。

卿家其實也不難看出,朕在遼東的種種謀劃和部署,其實是在磨礪戍遼各軍,以此培養出大批精銳,甚至是能征善戰的猛將悍將。

包括軍火貿易、軍備競賽等等,這都是在給大明回血,畢竟在過去的平虜之戰中,國朝損失的元氣太大了。

恰恰是因為這一點,朕才不急著收復遼東。

反正遼東已經打爛了,早一些收復,晚一些收復,其實作用都是一樣的。

可如果說國朝能通過這些謀劃部署,恢復一些元氣,增強一些精銳,這對於大明社稷而言,就不一樣了。”

金鉉沉默了。

其實在東江鎮的這些年,他看到了這些本質,只是這些話卻不能講出來,畢竟說到底,遼地也是大明麾下的疆域。

天子能這樣做,但對待世人卻不能這樣說。

“可是話又說過來。”

崇禎皇帝撩了撩袍袖,繼續說道:“遼地的沖突也好,戰爭也罷,按照既定的謀劃而言,只要能穩步向前落實,那終究是有結束的時候。

可大明想恢復元氣,卻需要一個漫長的周期,畢竟國朝在此前欠下的賬,實在是太多了。

那麽誰能承載遼地的戰略意圖呢?

無疑是朝鮮!

朕需要一個混亂的朝鮮,來持續落實所謂的‘泛遼東戰略’吧,將先前成熟的這些謀劃部署,轉嫁到朝鮮這個地方。

如此一來的話,大明就能多一處財源,以此帶動大明境內,新興起來的各項產業領域,持續不斷的向前發展。

與此同時,大明戍遼的各軍,大明戍遼的水師,都能圍繞著朝鮮這一承載,繼續的磨礪下去。”

崇禎皇帝是理智的,也是冷血的。

他清楚的知道現階段的大明,處在怎樣的境遇,也知曉現在的大明,根本無力對外大舉擴張。

拋開國力不談,單單是麾下軍隊建設,海上力量的籌建,都遠沒有達到對外進取的境界。

北上和蒙韃打?

多半會輸。

南下和西夷打?

多半會輸。

西進和異族打?

多半會輸。

有著廣袤的戰略縱深,這是大明的唯一優勢,也使得大明在遇到區域戰爭時,能夠掏空家底,確保邊疆地帶的安穩。

但是想真正打出去,大明還真不夠格。

“朕想要的大明軍隊,是一個從上到下,真正意義上脫胎換骨的新軍。”

崇禎皇帝感慨道:“可是現在還沒有達到那種境遇,所以朕需要可靠的人,統領著可靠的軍隊,去不斷的進行磨礪,進行總結,處在這等相對安穩的局勢下,逐步的改變,逐步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