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天子之威

“大明在過去較長時間內,其實有一點是很不好的。”

崇禎皇帝神情嚴肅,站在皇家軍事學院的正堂前,環視隨駕的一眾文武,朗聲道:“那就是恐懼戰爭,這種恐懼,導致朝廷在很多時候,是為了戰爭而戰爭,這就違背了戰爭的本質。

由此導致國朝在過往的平叛戰中,始終都處在被動的境遇下,不能發揮出自身優勢,甚至損害著大明國力。

戰爭是可怕的。

戰爭是會死人。

不過,要是連正視戰爭的勇氣,大明都徹底喪失掉的話,那縱使國朝做的再多,也難逃江山傾覆的命運!”

周遇吉、曹文詔、猛如虎、虎大威、張世澤、王來聘、徐彥琦、翁英、張載賡、劉宗敏、袁宗第、田見秀、李來亨、黨守素、劉體純等一眾將校,無不流露出激亢的神情。

自從崇禎三年開始,崇禎皇帝就一直在謀改軍隊。

或許說過程艱難些,進度緩慢些,可是謀改軍隊的動作,卻一直沒有停滯不前。

圍繞著京畿一帶的軍隊建制,從過去臃腫的狀態,逐步傾向於精兵簡政,明確各部軍隊的建制。

負責宮禁的大明禦林軍,負責京城的九門提督,負責京畿周邊的三大營,負責京畿外圍的駐防軍……

這一系列的組合拳打出,使得崇禎皇帝手裏的兵權,得到了空前的加強,上述這些軍隊的權力,皆被崇禎皇帝所掌控。

單單是皇家軍事學院、大明陸軍講武堂、大明炮兵講武堂的運轉,每年都能培養出一批軍事過硬的中低層將校。

大明的軍改,改的不止是軍隊建制,改的更是思維模式。

“時下的大明,所處境遇不算太好。”

崇禎皇帝雙眼微眯道:“西北邊陲,北疆諸鎮,遼東邊地,西南邊陲,東南沿海,看似安穩的背後,卻暗藏著很多殺機。

你們都是帝國的軍人。

你們都是帝國的脊梁。

朕知道你們的心裏,都無比渴望趕赴前線,希望能幫國朝穩定邊疆,確保大明的長治久安。

不過戰爭的形勢,不像你們所想的那般簡單。

國朝要面對的問題,不止是戰爭這單一的層面,所以你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時刻緊繃一根弦,處在準備打仗的狀態下!”

在崇禎皇帝的整體構想下,讓大明處在一定規模的戰爭境遇下,其實是能夠促進大明的自我革新。

有壓力,才有動力。

特別是區域戰爭的維系,能有效促成軍工、造船、冶煉、鍛造等諸多產業的發展,而上述這些產業發展,又能帶動其他領域的發展,這就像是一個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

軍隊是大明的國之利器。

圍繞著軍隊展開的謀改,會催生出很多領域的謀改,而這些謀改要是能掌控好,約束好,其實是能帶動大明的改變。

特別是內務府的順勢創設,不僅能加快各領域的發展,還能加快制錢的流通,這給予大明的好處,就是很多,很多的。

國貧民富的境遇,是崇禎皇帝一直想改變的。

他要實現國富民強的構想!

大批被各個群體窖藏起來的銀子,能夠通過看得見的改變,繼而重新流通起來,這對於大明是有益處的。

可控的通貨膨脹率,是促進發展的催化劑。

“禦林軍和京營的整體換裝,基本上算是告一段落了。”

崇禎皇帝撩了撩袍袖,看向周遇吉、曹文詔他們,“各部之間的磨合,也要盡快提上議程,特別是熟悉列裝的火器、火炮,必須要做到極致才行,你們是朕信賴的帝國將校,之後該怎樣做,不用朕多講,心裏也都清楚吧?”

“忠於大明!”

“忠於陛下!”

周遇吉、曹文詔、猛如虎、虎大威、張世澤、王來聘、徐彥琦、翁英、張載賡、劉宗敏、袁宗第、田見秀、李來亨、黨守素、劉體純等一眾將校,紛紛昂首挺胸,行注目禮,向崇禎皇帝朗聲喝道。

大明的武運,正在復蘇啊。

隨駕的王在晉、楊文嶽、丁啟睿,楊嗣昌、錢肅樂、黃道周等一眾大臣,在見到此幕以後,無不是心生感慨。

作為崇禎皇帝特設的有司衙署,一個軍機處,一個內務府,其實都清楚當今天子,對於軍隊建設的重視程度。

過去那種什麽事情,都獨靠一個兵部維系的境遇,算是在悄然間發生改變。

就當前的境遇下,兵部的調函,在京畿一帶的用處,沒有一道中旨有用,這就是崇禎皇帝想要的。

大明文官群體,所涉足的職權太多,這種境遇必須要扭轉。

考慮到整體局勢的穩定,處在當前的境遇下,就大刀闊斧的謀改,特別是削減兵部職權,增加軍機處、五軍都督府的職權,其實不利於整體發展,所以崇禎皇帝才以自身為媒介,作為意志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