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廟堂群像(1)

大明的政壇,無論是在任何時期之下,都呈現著多樣化、復雜化的趨勢,一個是皇權和臣權之爭,一個是臣權內部之爭。

不管是哪一種形式,核心都是利益之爭。

“一場遼東區域的勝利,讓朝野間生出很多輿論。”

崇禎皇帝坐在龍椅上,環視殿內的內務府諸臣,神情嚴肅道:“對於朕的決斷,一些人也表達了不同看法,覺得國朝不該放棄收復遼東的大好機會,至於說移民濟州島,對於國朝而言是舍本逐末。

朕今日召諸卿過來,就是想議一議,現在的大明究竟是處在怎樣的境遇下,移民濟州島之事,對大明究竟是好?是壞?

你們在內務府所領的職官,都是朕以中旨下達擢授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吧,在朝中,在地方,有很多人對此有著不滿,覺得朕是違背祖制,朕是破壞秩序,諸卿都說一說吧,不必覺得拘束。”

殿內安靜極了。

內務府總管大臣錢肅樂、李長祥、沈廷揚、黃道周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露出各異的神情。

而站在他們身後,董志寧、王家勤、張夢錫、華夏、陸宇(火原)、毛聚奎、楊文琦、楊文瓚、屠獻宸、王翊、馮京第、陳邦彥、陳子壯、張家玉、張同敞(張居正曾孫)、王夫之、金堡、楊廷麟、詹瀚、劉同升、李永茂一行就更是這般了。

在不知不覺之間,崇禎皇帝下旨特設的內務府,所轄職官的規模,也呈現不斷擴充的趨勢。

想要將維新變法在大明推行起來,就離不開人的支持,如果脫離這一根本,那很多事情根本就做不了。

鬥爭,鬥的是什麽?

不就是人嘛。

崇禎皇帝作為大明天子,占據著天然的大義,想簡拔誰,想重用誰,根本就無需對其他人商量。

現階段的內務府,就是維新變法的大本營,聚攏起來的那批官員,特別是手握實權的群體,皆是崇禎皇帝精挑細選的。

他們在原有的時間線上,都是載入史冊的抗清鬥士!

現在所處的境遇變了,崇禎皇帝需要這批人聚在一起,完成一個偉大的使命,即革掉大明守舊派的根脈!

當然有人的地方就存在著鬥爭,縱使在內務府也不能免俗,這也使得內務府的內部,不可避免的形成兩個派系。

激進派和保守派。

“陛下,您所做的決斷,是英明神武的。”董志寧神情嚴肅,從人群中走出,向崇禎皇帝作揖行禮道。

“就當前的形勢而言,大明處在區域發展不均衡的階段,特別是貧富差距,可以說是極為嚴峻的。

考慮到當前朝野間的輿情,臣暫時拋開大明其他地域,單說這個遼東區域。

當初國朝收復遼西失地,為確保這塊區域,能牢牢掌控在國朝手中,就先後調撥不下數百萬兩銀子,這還沒算減免的賦稅。

在這種境遇之下,遼地出現的新變局,國朝能夠從遼東義軍的手裏,順勢接收遼南三衛之地,已屬於極限所在。”

“不錯!”

華夏緊隨其後道:“鎮壓建虜叛亂,是我國朝的大事不假,可是過去出現的錯誤,國朝也要吸取教訓。

撤衛設府這項政策,在遼東這塊區域,必須要全面落實下來,這是遼地重獲新生的根本所在。

基於這樣的前提,倘若國朝貿然收復遼東全境,將李自成所部招降收編,和建虜八旗在遼地展開決戰,這會給國朝帶來沉重負擔。”

“陛下,臣算過一筆賬。”

張夢錫上前道:“如果按照外朝所言,國朝要收復遼東全境,想取得預期的戰略目標,至少需要1500萬兩銀子。

這還是最低的需求。

就當前國庫的情況,根本就拿不出這般多銀子,如此一來,就需要內務府來承擔多余的糧餉支持。

可現在內務府這邊,有著眾多的部署需要落實,無論是軍工體系的籌建,亦或是大煉鋼鐵的部署,再或者其他領域的部署,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錢糧。

外朝生出這種不負責任的輿情,在臣眼裏,才是最大的不好,這是對國朝的不負責任,是對大明社稷的不負責任!”

“移民濟州島,發展濟州島。”

毛聚奎說道:“是符合大明利益的,如果逃竄進朝鮮的建虜殘部,真的要對朝鮮展開攻勢,我大明是能獲取好處的。

陛下明確的泛遼東戰略,在逐步落實之下,徹底鎖死了建虜,持續的削弱建虜戰爭潛力。

既然是這樣一種情況,我大明為何要花這筆冤枉錢,難道早收復遼地兩年,與晚收復遼地兩年,就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嗎?

單純的將遼地收復回來,不管遼地境內的實際情況,這樣對於國朝而言,就真的是好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