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新舊沖突(2)

內務府駐所。

“諸位有沒有發現,近期朝野間生出的輿情也好,爭議也罷,就國朝的一些變動和調整,一直都在反反復復,爭論來,爭論去,還是那一堆車軲轆話。”

“的確是這般,就像鹽政整頓、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等事,與我內務府的關系不大,可卻有很多人,將這些事情都引到內務府身上。”

“這就是問題所在!一些情況不能只看表象,要懂得深思才行,之所以會有這些情況,根源就在於各地賑災行署。”

“沒錯,本官算是看明白了,外朝的一些人,想取締陛下所設的賑災行署,這樣一來,像鹽政整頓、攤丁入畝等事,就失去落實的跟腳了……”

董志寧、王家勤、張夢錫、華夏、陸宇(火原)、毛聚奎一眾內務府職官,聚在內務府的議事堂內,就朝野間的變動,講明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原本他們不想過多摻和此事,內務府所分衙署很細,每個衙署所轄職權很重,要做的事情一大堆。

本身做好各自的份內事,都是很繁忙的狀態。

單單是籌建國營諸廠一事,看起來就是營建工坊即可。

可是這裏面涉及到不同領域,牽扯到不同地方,需要調整和完善的方面,可以說是多如牛毛。

中樞層面。

地方層面。

如果沒有一個層次分明的框架,有效進行監察和制衡,那就算是籌建起一批產業,也終究是一個個擺設罷了。

這並非是崇禎皇帝想要看到的。

籌建起來的國營諸廠,不管是哪一產業領域下的,都必須要具備競爭性,要能良性的發展起來。

這也使得負責籌建國營諸廠的群體,都是非常忙碌的,甚至於說不少內務府官員,要往返奔波於各地進行考察。

內務府進出的每一筆賬,都要清晰的登記造冊,建立起相應的台賬,以方便廉政公署定期進行審查。

處在權力中心的廟堂上,很多事情並非是內務府所轄官員,想要幹什麽,就能去幹什麽的。

“諸君,請靜一靜。”

張同敞走出人群,伸手打斷道:“請聽我一言,事實上外朝出現的種種,不知諸君是否發現,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想推翻陛下所做的事情。”

“!!!”

眾人聞言無不大驚。

張同敞講的話,太露骨了,太直白了。

處在大明的官場上,有些話能講,有些話不能講。

這就是為官之道。

“諸君有沒有想過一點。”

張同敞宛若不知一般,繼續說道:“否定鹽政整頓,否定攤丁入畝,否定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想否定地方上所設賑災行署。

這個是根本。

我內務府從創設以來,為何能區別於外朝有司,在一些事情上,能夠有效的付出行動,並積極的落實下來?”

“是賑災行署的眾多士子和讀書人。”

董志寧皺眉道:“很多具體性事宜,包括查明的各種情況,都是通過地方上的賑災行署,進行有效調查的。”

“沒錯。”

張同敞點頭贊許道:“這就是我內務府的根,如果失去這一根脈的話,那內務府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單純的總攬內廷事務。

可事實上陛下特設內務府,特擢我等進內務府為官,授予相應的職官,並不是簡單為了內廷。

倘若真是這般簡單的話,內務府僅在京城中樞,又何須聚集這般多的官員,還發放豐厚的官俸呢?”

議事堂內安靜極了。

的確。

就內務府現在的規模,僅在京城中樞這邊,就多達數千眾的職官,甚至要比外朝的戶部有司,還要多出很多很多。

僅僅是這些官員的俸祿,每年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對待內務府的官員,崇禎皇帝絕對沒說的,和外朝同級別的官員相比,那俸祿都要高出不少。

這筆俸祿支出,皆由內帑調撥。

想要馬兒跑,就要勤喂草。

本身內務府做的差事,就是異常繁重的,如果不把該給的銀子給足,那就必然會滋生貪腐。

新設的文官體系,崇禎皇帝可不想沒有用多久,就自己瓦解崩盤了。

當然拿著豐厚的俸祿,對待其他方面,就表現得很嚴格。

比如吏治,比如紀律等等。

一條條紅線劃分的清晰明了,誰敢觸碰,那不好意思,該怎樣法辦,就怎樣法辦。

“陛下想做的事情,是鏟除弊政和頑疾,讓大明能再度中興。”張同敞撩了撩袍袖,環視堂內眾人,朗聲道。

“做這些事情,不可避免的就會觸碰利益,這個利益有多大,無人知曉,這個群體有多大,無人知曉。

恰恰是這般,才會持續不斷的引來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