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博弈(3)

“天下熙熙皆因利來啊。”

溫體仁眉頭緊鎖,倚靠在官帽椅上,悵然道:“周閣老,我等都被陛下騙了,倘若不能扳倒徐光啟他們,那韓爌就是我等的前車之鑒啊。

江南諸省出現叛亂,這是誰都沒有預料到的,可唯獨陛下卻好像並不奇怪。

原因為何?

恐在陛下禦極之初,就看透了江南的情況,您自己回想一下,陛下這些年的所作所為,是不是有針對性的?

從天津撤衛設州,明確對外開海算起,這樁樁件件都是在釜底抽薪啊,通過一些手段和方式,迷惑住了很多人。”

“從當前的局勢來看,溫閣老說的並沒有錯。”

周延儒雙眼微眯道:“為了江南平叛一事,陛下這般大費周折,啟用大批維新派出身的官員,或者和維新沾著關系的官員。

特別是遼東分置兩承宣布政使司,更是讓內務府麾下的大批官員,簡拔到國朝正統的職官上。

當前國朝上下的注意,全都集中在江南叛亂一事上,根本就沒有人注意到遼東,才是威脅最大的。

如果洪承疇、盧象升他們,能夠在江南諸省穩定住局勢,就算這個平叛持續的時間很長,可要是內務府的這一批批官員,通過遼東在仕途上站穩腳跟,那將會是怎樣的境遇?”

“這恰恰是本輔最擔心的事情。”

溫體仁臉色有些難看,“維新變法是否能有效落實,其實根子就在於有人是否願意去做啊,歷朝歷代的新政,出現人亡政息的局面,不就是沒有前仆後繼者嗎?

現在陛下正值壯年,說句不好聽的,就算是再禦極十余載,那大明上下豈不在維新變法一事上,沒有任何分歧了?

在這等態勢下,被陛下聚攏到內務府的官員,一批批的通過維新變法晉升上來,今後的朝堂是誰說了算,就真的不好說了。”

作為守舊派的一員,盡管在此之前,溫體仁、周延儒他們為了自身仕途和前程,選擇順從崇禎皇帝。

可是這絕不代表著溫體仁他們,在維新變法一事上,就旗幟鮮明的站在崇禎皇帝這一邊。

他們是既得利益的一份子。

在他們的身邊,聚攏的也是這批群體。

如果說在一些事情上,溫體仁他們不能表明態度,那這批聚攏的群體,就會毫不猶豫的拋棄他們。

這就是政治。

“現在的朝堂已然不同了。”

周延儒輕嘆一聲,“在京的內務府官員,就有錢肅樂、李長祥、張肯堂、沈廷揚、黃道周、何騰蛟等一批群體。

地方上的就更多了。

隸屬於內務府治下的賑災行署,聚攏的生員和士子少嗎?

像閻應元、陳明遇、李巖、宋獻策、牛金星、顧君恩、堵胤錫等一批人,已然在遼東站穩腳跟了。

這還沒有算上在北直隸、陜西、山西、河南、山東等地的。

陛下想的事情,看的事情,都要比我等要深遠太多了,更別提陛下攜禦駕親征之威,使得朝野間的輿情,早就出現不小的變化。”

面對過去千瘡百孔的大明,崇禎皇帝比誰都要清楚,想要推動大明變革,就必須要繞開既得利益群體,不能驚擾到他們敏感的神經。

大明是朱家的不假。

可是單靠一個朱家,一個大明皇帝,是無法對大明形成有效統治,畢竟幅員遼闊的大明疆域,需要構建穩定的各級統治階層。

崇禎皇帝就是這個統治階層的塔尖。

然而最主要的問題,是其他層次的統治階層,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糜爛,想要把想做的事情做好,就必須修補好這些糜爛之處。

“周閣老說的沒錯。”

溫體仁點點頭,“別看最近朝堂之上,不少人提出反對和質疑,可是叫人覺得奇怪的,是民間的風向變化。

甚至有不少的群體,願意購買新的戰爭債券。

您猜本輔發現了什麽。

表現最為活躍的群體,恰恰是過去跟隨陛下的腳步,涉足到領域產業的這批人。

這可不是一個好苗頭啊。

一旦說這批群體能趁勢繼續壯大,那圍繞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等新政,就能有序的在北方諸省繼續擴大推行。”

溫體仁嘴裏說的群體,是新興的工廠主群體。

他們的構成來源很復雜。

有小地主,有商賈,有士紳,甚至還有讀書人,他們面對著可觀的利益,分批投身到產業領域之中。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和沉澱,不少在大明北方諸省都積攢不少家底。

特別是近幾年來,崇禎皇帝主導的軍火貿易,使得軍工產業發展迅猛,這使得相關的上下遊產業,也跟著分了一杯羹。

“陛下真的是胡塗啊。”

周延儒感慨道:“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攤丁入畝這些新政,明顯就是在動搖大明社稷的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