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真相的最後一塊拼圖(第2/3頁)

“星象家協議”在海葵協議的基礎上,首次實現了同部位、跨類型義體的熱插拔切換。就如同羅素自己——他將自己的工程學義手摘除之後,不需要重新適應、也不需要安裝新的義手驅動,直接插上就能使用“天送”的素材制造的戰鬥用義手。

為了搶占市場,星象家協議同時還集成了數百種工程學插件,羅素之前使用的“星象家葵百合”、就能在沒有工作台的情況下,直接給翠雀更換和升級義體。

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可移動工作台。以前那些必須插入外置碟板才能使用的常用功能中,除了涉及到網絡入侵等進攻性功能,其他的也都被集成到了裏面。比如說義眼的紅外掃描、義眼的智能識別、義腿的自動平衡等軟件層面的功能。

這完全就是海葵協議的升級版——它也成功讓那些大量生產性價比極低的、功能被閹割的“義體DLC”的公司狠狠虧了一筆錢。

……從這個角度來說,那個人的自殺或許也有羅素的一份責任。

動手優化掉他的,就是羅素本人。假如星象家協議裏面,公布了羅素是創意人的話,或許那位不知姓名的學長會對羅素動殺意吧。

——到了那時,他大概就會被三賢者逮捕了。也就輪不到他現在郁郁不得志,最終自殺身亡了。

哪怕他曾經是崇光集團的員工,但執行部也不會對他有任何情面。

崇光集團可是七島之中最為公平、也是最為無情的企業。

公平與無情都體現在同一個地方——無論你是老員工亦或是新員工,在考試時都沒有任何優待。定期的考評結果大於一切。

只要沒有進入贊拜會,成為贊拜博士、也就是“出題人”……哪怕在這裏工作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假如“不及格”的數量累計夠了,一樣還是該滾就滾、沒有任何情面。而如果能力足夠強,那麽哪怕剛入職才三個月、也可以在累計“優秀”的數量達標之後直接晉升。

一旦停止進步——或者說,自己的進步速度只要明顯慢於同僚,就將被直接拋棄。

而能夠進入崇光集團的人,都是自視甚高的天才。

羅素其實挺明白這種感覺的。

以前他在另一個世界的時候,他的大學裏有著“四大瘋人院”的說法,其中之首就是數學院。

能進入那裏的學生,都是全國最頂尖的數學人才。

可這些“全國最頂尖的人才”之間仍有才能的鴻溝,而強者與他們的差距、比他們與普通人之間的差距還要更大。

羅素當年看到這些怪物時,也都是要滿懷敬畏的。

幸好他不在數學院。

他不敢想象,在那裏的學習壓力會有多大——原本在高中的時候,一個個都是被老師看好的人中龍鳳、是被人們吹捧的學霸。全國聯賽拿個省第一、國前三,甚至在高中時就加入國家隊的也不是沒有。可是上了大學,他們才意識到自己不過是凡人。哪怕用全力去學,依然也經常拿不到及格、甚至補考都可能過不了。

於是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連“凡人”都不是、只是一個卑微的學渣?

然後開始感到絕望,甚至想要自殺。上吊的、跳樓的,每隔幾年就會來一次。

以至於到了後面甚至連學校都習慣了,在成績發下來前就會提前通知家長,讓他們關注一下孩子的精神狀況……等學生們受盡天才的折磨之後,就會卑微的只想著“不被開除就是勝利”。

——那才是僅僅四年的折磨。

而在崇光集團,這種折磨要一直持續到老。大多數人在進入崇光集團的第一年,就能明白自己的極限、意識到自己絕對成不了贊拜博士。

崇光大學本身就已經很卷了,而當他們畢業之後、以優秀的畢業成績加入崇光集團……就可以看到自己上屆、上上屆、上上上屆的優秀學長學姐們在努力掙紮浮沉。放眼望去,甚至連一個混子都沒有,可每個月總要有那10%的不及格和30%的大差。

三次大差等於一次不及格,兩次不及格就會開除。最快只要兩個月,就能被踢出去……在裏面想要堅持一年都非常困難。

而若是他們能夠堅持住,甚至升職……他們就可以見到更廣闊的天地,感受到更高的壓力。

同事們並非是靜止的,他們也是在不斷進步和學習的。這不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問題,而是進的速度慢於他人就也等於是退步。

但最絕望的是,這並非是什麽畸形的組織結構。而是無比正確的淘汰論:如果不這樣做,那就根本追不上時代的發展、追不上那些“改良家”與人工智能的優化。

“在崇光島生活是真的很累,所以你離開的時候我沒有多說什麽。在這裏,只是想要活下去的話,並不會特別的累……可若是追求生命的意義、尋求自己的夢想的話,就必須緊緊攥住拳頭、將每一片骨頭都榨出血與髓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