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第2/3頁)

如同“扶濟社”的名字一樣。

只是為了幫助他人而存在的組織——既然如此,就無須去想更多。

羅素突然明白了,為什麽導師根本沒有與自己討論、就直接把自己開門丟走。

因為當時的他,本來也說不出什麽有意義的東西。他失去了最為有力的“論據”,因此只能空口白話。

無需多言。只需要把他送過來、見證兩人的幸福,羅素自然就能理解一切。

“我明白了……”

結合上次與導師的談話,羅素終於理解了導師作為“開門者”將自己拉過來的終極目的。

她的願望,就是將那“終末之塔”徹底傾覆。

這意味著解除幻夢的封印,但這不是她的目的。

因為這同時也意味著,這個擱淺了不知道幾千年的世界將真正接入夢界長河。就像是開了飛行模式的設備,再度連入了互聯網一般……那時這個世界將經歷真正的考驗,同時也將迎來真正的機遇。

若是羅素還在畏懼那些未知的困難,站在原地去恐懼那些未來的災禍而不敢前行……這與那些恐懼著世界末日、畏懼著天崩的杞人有何不同?

羅素也終於明白了,應該如何反駁教宗——

就像是吵架結束,回家睡下之後、半夜突然驚醒——我當時應該這麽說的!

——因為說到底,這就不是“屬於”他們的世界。

這世界不屬於擢升,更不屬於羅素;人們更是自由的。他們沒有征服這個世界,這個星球更不是他們的私有物。既然如此,他們就沒有權力因畏懼未來的災禍,就自顧自的停滯世界的發展、扼殺未來的某種可能。

那太過傲慢了。而且目光短淺。

羅素有些愧疚的意識到……他之前貶斥教宗的言語,同樣也可以用在自己身上。

既然是未來的事,那交由未來解決;既然是未來全體人類的災禍,那就交給未來的全體人類解決。立在“現在”去看未來,總會覺得憂慮與恐懼;但未來的人類,也絕不僅僅只有現在這種程度。

“等等,導師的意思不會是說……”

羅素突然想起,導師所說的“想想羅素會怎麽做”那句話。他原本還以為,這是導師又在玩梗……

但如今清醒過來之後,回頭去看——他才發現,導師早就給了他答案。

因為這裏的“羅素”指的不是他,而是那位“哲學家羅素”。

那位“羅素”認為,人類的一切活動都發端於沖動與願望。而個體的善就是其中“願望”的實現。

人們都想要滿足自己的願望,而人類是社會動物、他總會愛著他人。若是想要滿足最大多數人的願望,就理所應當的追求普遍的善。

盡管個體的願望各不相同、甚至沖突,但是願望在可共存的地方,是總比願望沖突的地方有著更多的“善的總和”,能夠“滿足更大的願望總量”的。也就是說,“普遍的善”是收斂的、且可以取極限——它終將收斂於“願望的共存”。

因此,普遍的善在足夠長遠的——或者說無限遠的未來是必然可行的。愛比恨要可取、合作比競爭可取、幫助比掠奪可取、和平比戰爭可取。唯一的問題在於,人類無法抵達“無限”、因此就必須加速。

想要通過加速的手段來尋求最終的拯救,人類就必須借助於科學。

科學指的並不是“排除靈能與法術的鋼鐵技術”,而是指一種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上,對客觀事物進行預測的知識系統、一種認識世界的實踐方法。

不僅僅只是崇光島那種對於無盡真理的渴求欲望,也不是太陽島那些歸納的知識體系與古代科技的解密,更不是通神島的工業體系的集成。不是真理、不是知識、也不是技術——而是一種清晰的方法論。

既然人類的未來早就已經時刻處於危險之中,那麽只有當人類確實走在能夠帶來更多可能性的道路上、當足夠多的人充分意識到這一切時,人類的未來才可以讓人放心。

——精靈與巨龍的道路從最開始就錯了。

他們不該隱瞞未來的真相、遮蔽過去的歷史。若是他們從最開始就公布一切,或許千年過去、人類已經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了。

他們仍舊用停留在過去那次災禍時的視角,去畏懼未來的災禍、將其堅定的視為“不可阻止”的末日,並攻擊一切否認末日的樂觀主義者。舊人類文明的毀滅,讓這八十四位傳承者嚇破了膽……因此他們選擇了“作為統治者”,以自身對正確的認知來管轄世界。

那麽,回頭想想……

——這與擢升的計劃,本質上又有什麽不同?

襲名精靈們在一千年前犯的錯,和如今的擢升是一模一樣的。都是為了對抗未來的災禍,而獻祭掉了整個“現在”。懷揣著對自己純潔而堅決意志的自信,成為了“人類的先行者、看護者與守護者”,成為了最特殊的那個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