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高天之上(第2/3頁)

可如今,這個世界之所以會變成這般模樣……也正是因為那八十四人。

並非是智慧更多,就不會墮落腐敗;也不存在永恒神聖的神皇。時間會改變一切,而其中最容易改變的……就是初心。

——而自己,已然踏入了危險的邊緣。

他為何能確信自己永遠是正確的?他為何默認這個世界需要他來拯救?

他為何自然而然的,將自己認為是這個故事永恒的“主角”、天命的救世主?為何會想當然的認為,自己將會永遠伴隨著這個世界——將自己視為這個世界的神?

因為他的特殊性嗎?因為他是“異界之人”嗎?因為他背負著黃昏之名嗎?

但他已經拒絕了成為黃昏種的宿命,又為何坦然接受了這份基於“黃昏”而存在的特殊性呢?

於是,羅素這時才驟然醒悟……

原來他早已陷入了傲慢自大的深淵,並且還不自知。他放任空島陷入混亂,等人們感受到苦痛之後再行回歸——這樣的行為,直接目的是為了獲得領導權;而根本目的是為了帶領人們拯救世界。

換言之……

羅素這種行為的本身,就是“犧牲少數人來拯救多數人”。

從這點來說,他和那些精靈董事們沒有任何差別。

【我,‘對立的婚姻’卡瑪爾瑟。以人類的先行者、看護者與守護者之名起誓……】

之前卡瑪爾瑟在臨死前發下的誓言,突然在羅素腦中回響。

想必在千年之前……那前代文明僅存的八十四位幸存者們,在巨龍們的注視中,發下這道誓言時……心中也是激昂且澎湃的。

而如今,他們又變成了什麽樣子?

這個世界並不屬於巨龍,也不屬於精靈。它同樣也不應該屬於拒絕了自己黃昏本質的羅素——這是屬於普通人的世界,它就不該有一個超然的神皇來給予永恒的指引。

否則羅素與教宗、與巨龍、與那八十四人本質上沒有任何不同。

世界仍在循環。

只是誕生了新的神、新的龍、新的襲名精靈。

人類是具有歷史修正力的。但假如這個世界存在一個無法抗拒的偉力,就有可能消弭某個方向的修正力,經由時間的堆砌,最終就會偏離正軌——進入“朋克”的世界。

……話是這麽說。可羅素又該怎麽做呢?

若是摧毀巨龍,那只會誕生新的神;若是消滅精靈董事,也只會有人類董事;若是消滅了董事,也會有些新的什麽。已有之事後必再有,已行之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再無新事。

羅素的思考就卡在了這裏。

假如說這個世界真正屬於所有人,那麽就應該讓所有人共同解決世界災難。可就連這樣的號召都不可能完成,因為並非所有人都希望拯救世界……更不是所有人都對未來滿懷希望、甚至有人並非站在人類這一邊。

若是直接放任不管,恐怕世界只會就此毀滅。毀滅人類的,只會是人類自己。

可若是有人站出來指引——他難道能永遠正確嗎?可如果他不能永遠正確,他又在何時才能知道自己已經不再正確了呢?一時的正確,在時光流逝千百年之後,它仍然還是正確的嗎?

不管如何思考、如何推演。

羅素都只能感到絕望。

如果說,這個世界只是離開他一人,就會自我毀滅——那難道不是說,它現在已經到了該滅亡、更叠的時候了嗎?

大廈將傾。

他是該手持利劍,親自帶領人們摧毀帶來絕望的一切;還是傳授給人們智慧,建立起完美的制度,來讓他們自己戰勝災難;亦或是代代守護著這個世界,將自己化為文明的守護者?

“——呵。”

以一己之力統合世界,用自己的想法改造世界的教宗;引領世界的發展方向,在不可力敵的災難面前犧牲自己引發奇跡的八十四賢者;絕對客觀的不朽之龍,以守護文明為核心指令的知性AI。

先民當然有著智慧。聰明人並非只有自己。

如同空島上的人類,並非是“群體潛意識”的全部。那些被遺落在地上的人,同樣也是人類——沒有任何不同、活生生的同類。

逐漸接入真正的群體潛意識之海,從救世主的狂熱命運中逐漸清醒過來之後,羅素才真正意識到,他所走的並非是天地開辟的星光大道。

這條道路的前方,同樣躺著先行者的屍骸。這是已經被驗證過的,失敗之路。

或許在其他世界,這樣的辦法行得通——但在這裏行不通。

因為這顆星球本身就是囚籠。

“不是我們無法完成超光速引擎,也不是缺失了某種必要的材料。”

祝融曾對羅素坦言:“根據我們的研究,是因為太陽系所在的本星系泡都被上了鎖。這是一個足有三百光年範圍的空洞,在這片區域內時空是無法扭曲的。這應當是那個將‘幻夢’封印到地球內部的文明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