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來信(第3/4頁)

難道是因為前世秦夫人生了重病,所以在打勝仗之後他匆匆回來了,如今秦夫人好好的,他便沒著急回來?

回到秋意院,看著榻上桌子上的肉幹,意晚心中仍在思考剛剛那個問題。

顧敬臣到底為何這麽久都沒回來呢?

如今已經是九月份了,他明年還會再去。他再不回來,也不用回來了。她記得前世第二年邊關再次發生了動蕩。好像是鎮北將軍誤了事,城裏的官員又棄城而逃了。

想到這些事情,意晚的表情變得鄭重起來。

她要不要寫一封信提醒顧敬臣呢?

可她記不清究竟是哪一位官員了,萬一記錯了冤枉人怎麽辦。

關於顧敬臣為何一直沒回來,意晚只猜到了其一,沒有猜到其二。

顧敬臣之所以沒回來,確切說是因為她。

他時常給意晚寄些東西,當時假借了助農了名聲。沒想到後來竟然真的幫助了當地的百姓。他在當地百姓的心中呼聲和威望甚高,原本的延城父母官反倒是因為沒什麽作為被百姓們抵制。

戰後穩定民心尤為重要,特別是邊關的民心。所以,在戰後,他主動留了下來,幫助百姓做些戰後重建的工作。

顧敬臣站在城墻上,望著京城的方向,輕嘆一聲,神色凝重。

幾個月過去了,也不知她是否記得當初的承諾。

聽說那梁家的後生竟然中了解元,她向來又喜歡讀書人。

一旁延城的知府聽到這一聲嘆息,心咯噔一下,瑟瑟發抖,小心翼翼地問:“侯爺,下官可是哪裏又沒做好?”

聞言,顧敬臣瞥了孫知府一眼。

他若是做好了,自己又為何還在這裏?

“此刻站在城樓上,孫大人看到了什麽?”

孫知府直起身子看向顧敬臣,順著顧敬臣的目光看向了不遠處,試探地說:“下官……下官看到了我青龍國土地遼闊。”

顧敬臣皺眉。

瞧著顧敬臣的神色,孫知府試探地道:“下官還看到了……看到了侯爺的英武不凡。”

顧敬臣眉頭緊鎖,看向孫知府的目光很是復雜。

“青龍國土地的確遼闊,你難道不覺得地太空了嗎?”

孫知府終於明白了顧敬臣的意思,收斂起巴結討好之意,連忙道:“確實空。下官之前也想過這個問題,只是延城和別處不同,人均土地多,百姓們都種不過來,也沒人願意買這樣的空地。買來還得開荒,後續還得交田地稅。”

顧敬臣:“那就免費讓百姓去種,免其五年賦稅。”

孫知府有些猶豫:“這……這……這不太好吧,畢竟這不是百姓的私產。”

有時候寧願地空著也不要給百姓,不然就是在給自己找麻煩。

顧敬臣:“空著不種也是浪費,倒不如鼓勵百姓去開荒。此事我會秉明皇上,孫大人照做便是。”

孫知府:“是,是,下官記住了。”

顧敬臣:“還有——”

孫知府的心頓時提了起來。

顧敬臣:“流放過來的罪奴和官員在做什麽?本侯怎麽不記得看到他們的記錄。難不成來這裏養福了?”

孫知府心頭一緊,感覺後背都濕了。

“此事不歸下官管,是鎮北將軍在管的。”

顧敬臣淩厲的目光看了過來:“本侯記得流放的犯人是知府在對接,怎得不歸你管?”

孫知府有苦說不出:“下官來之前便是如此,下官……下官……”

他不過是一個偏遠邊關的小小知府,哪裏敢跟戰功赫赫,又鎮守邊關多年的鎮北將軍說理啊。往年都是鎮北將軍說什麽,他便做什麽。

如今來了一個更厲害的定北侯,他真是兩面為難。他心一橫,說道:“其實那些罪奴都被鎮北將軍弄過去……”

種自己的私田了。

這些年一直都是這樣,也沒人敢說什麽。

顧敬臣忽然懂了什麽,他擡了擡手,制止孫知府說下去。

“不管從前如何,從今日起,按照朝廷規定,每人分一塊地,記錄在冊,收入納入府庫中,已備戰時之需。”

孫知府擦了擦頭上的汗:“是是,下官記住了。”

顧敬臣略一思索,道:“鎮北將軍年歲大了,朝廷會委派新的將軍過來。在新的將軍來之前,把所有的職責劃分清楚。”

鎮北將軍不僅喝酒誤事,私下竟然還做了這些事,顯然已經不合適再在邊關守城。

孫知府想,走了一個鎮北將軍,還會來第二個。這裏天高皇帝遠,將軍又手握兵權,何人敢不從?他今日劃分清楚職分,明日新將軍來了就能推翻。

顧敬臣看出來孫知府的為難,頓了頓,又道:“罷了,你在本侯離開之前完成此事。”

聞言,孫知府心頭一喜。如此一來,他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推到定北侯身上了。定北侯位高權重,極得皇上信任,不管哪個將軍來,都不敢得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