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 巡視

沒有談多久,陸續不少百姓來領糧食,晁清和同僚們開始忙碌起來。

陳慶離開大帳,沒走多遠,便看見一家人在大帳門口圍在火爐前吃飯,老老小小有七八口人。

陳慶笑著走上前,只見火爐上有一口鍋,鍋中水已經煮沸,一名婦人正將調好的面糊糊挑進鍋內,煮成了面疙瘩。

這種吃法比較常見,也比較簡單省力,四個小孩子已經開始吃了,大人還在等下一鍋。

為首老者雖然不是認識陳慶,但他見過陳慶身後的張妙,他連忙起身行禮。

一名親兵給陳慶擺來一個小凳子,陳慶坐下笑問道:“吃這種面糊糊有沒有配菜?”

“有菜!”

一名小孩夾起碗中的長條笑嘻嘻道:“我娘腌的蘿蔔,最好吃!”

“阿文,大人說話,小孩不要插嘴,快吃面吧!”

老者歉然道:“讓官人見笑了。”

陳慶點點頭,“你們是從哪裏來的?”

“我們是光州光山縣人,我們先出來,等秋收後還會有更多人的出來。”

“老丈不等秋收再出來嗎?”

“我們家不種地,住在縣城內,以做醬為生,偽齊軍殺來時,我們全家都逃了,等後來回去,兩百多口醬缸被砸得粉碎,房子也被燒了,實在過不下去了,只好出來逃生活,聽說川陜這邊可以免稅,鹽糧都便宜。”

陳慶笑道:“那首陜西歌不對的,鹽可不止三五文,要四十文一斤。”

“我知道,四十文一斤也很便宜啊!我們那裏要三百文一斤,差距太大,我們家一小麥也要兩百文,這邊一鬥小麥只要二十文,早知道,我們早就過來了。”

陳慶又道:“你們家是做醬的,你們可以去高陵縣,高陵的大醬很有名,會做醬的人很受歡迎,你們先去別人作坊做幾年,攢點錢後就可以自己做了,過幾年後,你們就會從徹底翻身了。”

“借官人吉言,我們就去高陵縣,若能活下去,我們就定居在關中了。”

……

陳慶沒有打擾一家人吃飯,離開難民大營乘坐馬車向碼頭而去。

“難民一天的救濟口糧有多少?”馬車裏,陳慶問道。

“成年人每人一斤半麥子,孩童一斤,基本上家家都有小的石磨,如果沒有石磨,可以去磨場排隊磨面粉。”

陳慶想了想又道:“我在路上考慮,還是以工代賑比較好,把青壯集中起來幹活。”

“如果要長久的話,肯定要以工代賑,不知可以讓他們做什麽?”

“疏浚河道!”

陳慶毫不猶豫道:“我們要發展航運,疏浚河道就是當務之急,冬天把農民組織起來興修水利,那麽疏浚河道就由青壯難民來做。”

“卑職明白了,卑職今天就開始統計人數。”

陳慶又道:“要記住升米恩、鬥米仇的道理,我們的賑濟只能保證他們不被餓死,他們要想過得好一點,那就得出力幹活,我們絕不養懶漢。”

“卑職記住了!”

“我要直接去華陰縣,鄭縣大營這邊就拜托張公了。”

張妙一怔,急問道:“昨晚騷亂的事情,郡王不過問了嗎?”

陳慶搖搖頭,“朝廷內鬥的破事我不關心,依我的性子,一個不留全宰了,張公全權處理吧!要殺要放,你自己決定。”

張妙苦笑一聲,郡王怎麽可能不關心朝廷內鬥?他交給自己處理,不等於他不想知道內鬥的內幕,最後的報告自己還是要提交。

……

陳慶在鄭縣的巡視只呆了半天,隨即繼續乘船東行。

相對於江淮的難民,陳慶更看重中原的百姓,可以說,江淮的難民湧到商州來是一次意外,但中原的難民湧來就是陳慶可以引導的結果,軍隊奪取陜州,拿下澠池縣,打通了崤函古道,就是希望把中原百姓引到陜西路來。

川陜是陳慶的根基,他必須要把根基夯結實了,才能繼續向東擴張。

把基礎夯結實,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人口,如果要等人口自然滋生恢復,那最少也有幾十年時間,陳慶可等不了,那麽從中原借人口就至關重要了。

中原人口的安置去處主要是陜中和陜北,漢中地區原本也一個安置處,但漢中地區留給了安置軍隊家屬。

余蓮這兩天比較收斂,她也知道丈夫白天要忙於公務,她便放棄了各種引誘陳慶的計劃,變得很乖巧地照顧丈夫的起居,衣裙也穿著整整齊齊。

余蓮端一碗參茶放在陳慶桌旁,此時陳慶正在細看周寬寫來的初步報告,這是昨天剛剛才收到的報告,讓陳慶有點頭大的是,他們剛剛把五十萬難民遷徙到華陰縣,陜州那邊又積累了二十萬人,有點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啊!

“官人遇到煩心事了?”余蓮在一旁抿嘴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