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教誨

隨著太極宮上方的太平鐘敲響,新的一年來臨了,年號繼續為永太,永太二年到來。

新年期間陳慶大多是從事一些禮儀性的活動,諸如新年朝會、慰問軍隊、接見高壽老人等等。

其實每年都差不多,當雍王時也是這樣,但作為天子過新年,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不同,最大的不同不在於內容,而在於儀式。

就拿接見高壽老人來說,每年新年接見百名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是陳慶雷打不動的新年項目,一般安排在正月初二舉行,除非他不在京兆,改由王妃和世子替他接見。

以前的接見儀式很簡單,就是說幾句話,發給每個老人一份禮物,一斤細糖霜、一斤好茶,一根拐杖,每年都如此。

但這次的接見儀式在承天門,每個老人都要沐浴更衣,穿上一身新棉衣,整齊地坐在廣場上,地上還鋪著地毯,陳慶也要身穿冕袍,向老人們致辭,最後老人們要集體謝恩退場,每人給十斤肉,十斤面粉,和一斤細糖、一斤好茶,拐杖就改成了新棉衣。

一通儀式走下來,原來只要半個時辰,現在要半天時間。

等所有的事情忙完,已經是正月初五,只能休息兩天,後天就要上朝了。

書房裏,陳慶正在細讀兒子寫的策論,在太學呆了一年,陳冀長得一大截,身體也變得強壯起來。

“字寫得不錯,進步很大!”

陳慶笑了笑又問道:“這策論是你寫的?”

“準確說是孩兒和兩個宿友一起寫的,孩兒主筆,我們專門去鳳翔調查了一個月,發現沿河畜牧有點失控了。”

對策的題目是《沿河畜牧的嚴峻形勢》,策論中提到,過度放牧導致各地沿河寸草不生,河床崩塌,以至於一到夏季就河水泛濫,沿河周圍的農田損失嚴重。

陳慶點點頭,“你能看到這個問題朕很高興,實際上,已經有司農寺的官員趕赴各地調查了,但作為太子,你不能只會指出問題,你要從更高觀察它,沿河養羊為什麽會出現?它帶來了什麽好處?又帶來了哪些危害?我們該怎麽解決它?

你不能說一禁了之,那會讓多少養羊農戶損失慘重,你是太子,你不是只會忿忿不平的讀書人。”

陳冀低下頭不敢說話,旁邊皇後呂繡笑道;“陛下就用這件事來教育一下冀兒,讓他知道該怎麽考慮問題。”

陳慶緩緩道:“當時這個辦法出台,一方面是為了改善軍隊的戰鬥力,宋朝士兵普遍打不過女真士兵,一個女真士兵可以單挑三名宋軍,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宋軍士兵體格不夠強壯,力量不足,夥食幾乎沒有肉食攝入,整天就是面糊糊加鹹菜,相反,女真士兵頓頓都要以肉食為主,所以要改變西軍士兵的體質,我們必須要拿出大量肉食,但我們又沒有足夠的糧食養豬,那麽只有養羊,但牧場也遠遠不夠,就這樣,沿河畜牧計劃就提出來了,事實證明,這個計劃很成功,我們的士兵每天都能吃到兩斤羊肉,體質大大增強,力量大增,完全可以一對一和女真士兵較量,甚至超過他們。

包括京兆百姓也能大量吃到羊肉,百姓的體質也得到了改善,我們應該都有體會,以前接見百名高壽老人,基本上都是七十歲出頭,但現在普遍都接近八十歲了,七十歲出頭已經沒有了,這就是吃肉帶來的好處,體質變好,抗疾病的能力增強,自然會長壽。

而且農戶的收入也增加了,另外,還有一個隱藏的利益,我們很多河邊種植的都是野豌豆,當年河北路三次大旱,饑民無數,河北路當時還是金國占領,我們和各地官府暗中聯系,陸續運去了三百萬石野豌豆,三次大旱救活了多少百姓,後來為占領河北為什麽那麽順利,人心歸附,就是野豌豆的功勞。”

“孩兒目光短淺,沒有想到這些!”

陳慶點了點頭,“因為發生這些事情的時候,你還年幼自然不知道,不過你們的調查也對,確實沿河無度放牧對河床的破壞很大,官員們都說,養的羊會連草根一起啃食,所以司農寺也在各地調查,拿出治理方案,你說說看,你們有沒有什麽好的解決方案?”

陳冀想了想道:“孩兒小時候和父親去奉天縣調查過,當時提到了圈養,孩兒覺得圈養是一個好辦法,然後再從草原運牧草過來。”

“圈養確實是一個好辦法,既可以恢復沿河植被,也不損害農戶利益,但這裏面關鍵在哪裏?”

“監督!”陳冀脫口而出。

陳慶大笑,“我兒看得精準!”

呂繡也十分歡喜,冀兒在朝廷跟了半年,沒有白跟。

陳慶又繼續道:“其實有大臣已經勸朕,既然已得遼東、安西,又要出兵草原,那麽肉食的來源已經足夠,就沒必要再進行沿河畜牧,是不是可以借這個機會讓它們完成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