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煉爐

相比起張硯突飛猛進的修為,他的輔修手段其實並不怎麽跟得上。

這倒不是張硯自己不重視,而是他根本沒時間用在這些方面。

輔修手段和修為不一樣,張硯是真沒有任何可走的捷徑。只能靠手藝慢慢積累經驗,然後完成一個個有階段代表性的難題,以此慢慢往上錘煉。

比如說煉器還有煉丹。

並不是說到了張硯這番修為,煉器和煉丹就沒大用了。他用得少,只是單純地因為自己這兩門手藝已經跟不上自己的修為了。連一些不合適或者說他如今用起來雞肋的丹藥和法器、仙器,意義不大。

而且有萬相珠在手,最基本的攻防張硯還是可以至少拿捏一邊的,只不過麻煩的是不能兼顧而已。而丹藥,他修為飆升,暫時也用不到。

不過要成勢力,輔修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好處?看看張硯當初拿著斬仙飛刀就能連越兩個地仙小境界斬殺兩名地仙境後期,甚至對方連反抗和逃跑都辦不到。這就是輔修手段的厲害之處:可以在資源足夠好的情況下,極大的拔高本身實力,達成以弱勝強的結果。

這個想法張硯一直就有。不然他也不會早早的就將煉丹和煉器的基礎法門力排眾議的傳到斷崖山外去,就是要給荒天域內的修士打一個基礎。萬事開頭難,只要有一個堅實的基礎,以後時間自會讓修士慢慢形成越來越厲害的各種手段。甚至極可能另起爐灶形成有別於洪荒大世界的輔修路數。

而斷崖山自己,由目前修為最高,煉丹煉器手段最為紮實的王碾一直拿捏著,從未有過絲毫的懈怠。

可以說,如今拋開修為所帶來的便利,以及丹火特性上的差別,單論煉器和煉丹的手藝的話,張硯是比不上王碾的。

所以煉制鎮山之物時張硯想也沒想就把座下三名弟子找了過來,要他們參與並且在其中作為主要煉制者。

選擇的煉制場所並不在陸路上,而是在海裏,周圍方圓千裏都沒有任何陸地和人煙,是張硯選擇的最合適也最少顧慮的煉制地點。畢竟這塊周山山石可不只是露出海面這幾百丈大小,大頭可都在海面一下藏著呢。

之後就見一根根石柱從海底升起,每一根上面都布滿了細密的陣法紋路。紋路的特性都是王碾主持之下刻畫上去的。一共九十一根這種石柱。雖說石柱都是用五行土屬的術法手段從海底巖層裏升上來的,但其內部還是有不少添入進去的靈石以及結陣的輔材。最後才能成行。

九十一根石柱大部分都是躍出海面三十丈左右,粗細方圓九丈余。其中有四根粗細十余丈,百丈高的作為施法和調理其余石柱的陣法節點。之後這些節點將會由張硯以及他的三個徒弟親自坐鎮。

當然,這種大陣的組合並非源自於王碾的思路,而是張硯直接從萬相珠的藏書大殿裏搬出來的,然後交給王碾熟悉了一番之後才初步成形的。

“師尊,這“九星復合煉器大陣”裏面的玄妙太多了。還涉及到許多關於規則力量層面的東西。下限和上限都極高。我目前的煉器水平頂多只能發揮這座大陣的三成威能,算上您給的仙元助力和丹火替代,也頂多把大陣威能推到四成。

所以煉制出來的東西極限依舊還在仙器的範疇內,達不到師尊您所說的靈寶的水平。”

王碾心情既激動又忐忑。激動自己居然有機會主持如此大的陣仗久違煉制一件仙器。並且師尊都要從旁配合他。這對於一直熱衷於煉器和煉丹的他而言自然是極為難得的錘煉和提升手藝的機會。

“不過我可以將這件仙器留出合適的提升門徑。以後只要我的能力提升,可以繼續煉制的時候就能進行再次煉制。到時候或許就能沖擊師尊您所說的那種靈寶層次了。”

王碾的計劃就是把周山山石的煉制分成兩步,甚至三步走。先把周山煉成仙器,然後再等輔修手段等等手藝上去之後再嘗試將其進一步煉制成靈寶。

張硯對王碾的這個方案並無異議。他之前也在糾結是冒險試試靈寶,還是求穩煉制仙器。如今王碾給出來一個穩妥且具有延展性的解決方案,比他之前打算的要好很多。畢竟他的煉器手段還沒有接觸到“留門徑”出來以後二次煉制的煉器精妙手段。

方案敲定之後,王碾就帶著師弟和師妹忙上忙下,耗時半年才將九十一根石柱立好,讓大陣初具規模。

而這期間張硯也難得的沉下心來把被自己落下甚多的煉器手段一點一點的抓起來重新熟悉。他在王碾準備妥當之後需要在丹火端打主力,王碾負責指揮,楊睿和劉蕊負責穩住法陣還有一些邊角的收束。

師徒四人一番忙碌,大半年過後才正式具備了開始煉器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