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縣試前(第2/3頁)

柳賀自己作文時,已經能逐漸體會到那份厚重感。

……

相比去年,這一年時間可謂飛快,到了十月末時,先生們已經放諸生回家備考縣試,柳賀與湯運鳳幾人分別,回家之後便將自己鎖在房中安心備考。

但無論他讀書到多晚,桌邊總有一碗熱騰騰的紅棗茶放著。

冬日天冷,書房裏生了木炭,柳賀擔心一氧化碳中毒,總是給窗戶開個縫通風,喝著茶水,屋內也是暖的,寫起文章時更是舒服,一篇篇文章寫下來,柳賀思緒愈發開闊,對於如何作文章更是有把握。

歸家後的幾月,柳賀每日看日出剛升,又看日落西沉,倚窗看雪花如棉絮般飄落,又看細雨打在窗前,或許是在鄉間讀書的緣故,他每日只感覺到靜謐,靜的不只是周圍的環境,也有他的心境。

又是一年過去。

縣試之日越來越近,柳賀心態倒越來越平和,不似去年這個時候,他看到自己文章總憂心考不中,兼之試帖詩作得實在爛,狀態著實是差。

但今年卻不同,他文章逐漸寫得平穩了,試帖詩至少挑不出錯來,偶爾還能靈感爆棚寫出一二妙句,每到這個時候,柳賀就會自信心爆棚,感覺自己還是有寫詩的才能的。

之所以有進步,是因為每次寫詩之前,柳賀往往鄭重地稱呼自己為詩人,下筆的那一刻,李太白附體,杜工部附體,白樂天蘇子瞻附體,再心中默念你不是一個人,仿佛天地間的文才都湧到自己身上來了。

吸收!

事實證明,這麽做效果相當顯著。

以柳賀的眼光看,他覺得自己的詩也是有進步的。

盡人事聽天命,柳賀已盡了他備考縣試前的所有努力,若是不中便再讀一年,他今年十六歲,與本縣考童生的士子們年齡相當,並不算大齡考生。

……

春節後,知曉柳賀二月便要下場,紀娘子為他準備了不少美食,柳賀在家讀書多鍛煉少,一不注意就胖了,雖然家裏沒有體重秤,可臉變圓了他還是能看出來的。

他娘是真的擔心他會餓瘦,可事實上,家裏的夥食比起族學可要好上太多了,春天有河蝦,丟幾根蔥在鍋裏煮一煮,只需少許的油,吃起來都是滿口的鮮。

紀娘子還給他做了炸春卷,裹著鮮嫩的薺菜,滋味也是無敵。

等到柳賀去縣裏考試前,家裏每日的菜都有一

道炒豌豆頭,豌豆頭就是豌豆苗,在鎮江府當地,碗豆頭又叫安豆頭,吃了諸事順遂一切平安,紀娘子炒這道菜,也是求個好兆頭。

一月份,丹徒縣衙發了縣試公告,說縣試在二月舉行,應考的諸生須將保結交上,同時寫上年甲、籍貫、三代及本經,保結有講究,須得廩增附生員及裏老鄰佑作保,不過丁氏族學的弟子們倒無須擔憂,都請了曾在族學就讀過的廩生保結,另外付了銀兩。

柳賀又去縣衙寫了三代,大明朝於此也有特定要求,比如柳賀父親去世母親還在,就是慈侍下,若是父母都去世了,又有另一種寫法。

柳賀是丹徒縣民籍,幾代都住在下河村,這些在縣衙白冊裏都有記載,自然不會有問題,可縣衙負責核勘的小吏還是審了又審,才將一份憑據交給了柳賀。

柳賀剛出了縣衙,就遇上了施允及馬仲茂等人,施馬二人少時便在府城內有些名氣,兩人入內時,不少熟識的士子都和兩人打著招呼。

“施兄,馬兄。”

“柳兄。”

丁氏族學的弟子大多考的是丹徒縣的縣試,但也有如田志成、湯運鳳這樣要回本籍考的,柳賀在丁氏族學讀了近兩年書,與同窗們都已漸漸熟悉起來,便是關系不睦,縣試當前,彼此也是給予最真摯的祝福。

科考之事不易,前路若能多幾個知己,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諸位同窗,此次縣試唯願諸位一馬當先,榜上有名!”

“馬到功成!”

“待二月中式,一同飲酒奏樂!”

柳賀與施允等人閑聊了幾句,忽聽後方一道陰陽怪氣的聲音響起:“這不是丁氏族學的柳兄嗎?柳兄這場也來應考?”

柳賀一看,竟是許久不見的葛長理,自對方被趕出丁氏族學後,柳賀就沒再關心他的動向,眼下對方不僅器量更顯狹小,連語調也帶了幾分陰柔之氣。

柳賀沒有理會對方,葛長理卻仿佛來勁了一般:“柳兄光會破題就來報名縣試了?先生可真膽大。”

“葛兄,這便是你提過的那位……”

“葛兄倒也不必太過激進,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這位柳兄只會破題中狀元也未必不可啊!”

“半部論語治天下,只會破題中狀元,當真佳對,但一只通破題之人便敢來考縣試,丁氏的學風是一日不如一日啊。”

附和葛長理的有不少是報考丁氏族學卻未考上的,看到施允等人氣度悠然,倒是忍不住出言譏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