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二年會試(第2/2頁)

對於考生來說,這樣的變化其實是值得思索的,因李春芳本身更推崇王學,因而將《莊子》選入程文,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正是王學逐漸影響取士文風的表現,李春芳這邊開了頭,科試之中,士子們恐怕更愛王學文字,而將程朱理學棄置不顧了。

這一科羅萬化及黃鳳翔等人的名次變化柳賀也在分析,殿試與會試名次相差如此之大,顯然是觀點比文采更重要的體現,當然,對現在的他來說,更重要的是先過了會試,會試通過才能考慮殿試,會試不過,一切都毫無意義。

……

之後的一年,柳賀都在家中讀書,他從接觸四書五經開始便有自己的讀書心得,到了現在,他的讀書之法越來越純熟,如何將讀書成果運用於文章、運用於科考,柳賀自然很熟練。

他與唐鶴征互有書信往來,兩人本經雖然不同,但兩人對各類書目都有所涉及,交流文章時常常交流彼此的書單,每隔幾月總要附一份過來。

鎮江府中的名師柳賀大多都拜訪過了,有空閑的時候,他也去過應天府及蘇州府,向兩地的名儒求教。

這一年中,柳賀變得更為成熟,中舉時他尚有幾分少年人的模樣,到現在整個人卻仿佛成長了一般,心性更為沉穩堅定,已是一個翩翩書生了。

柳賀和楊家女兒的往來也在這一年間穩定了下來,第二年開春,兩家商定了日期,為柳賀及楊家女兒辦一場婚事。

“澤遠兄,請教你一篇文章。”

柳賀在府學的同窗們也常常上門找他請教文章,柳賀中了解元之後,他的科第名次已經不遜於府學的教諭訓導等人,加上他為人和善,向來是眾人請教文章的首選,柳賀也不介意指導旁人文章,比起自己一個人進步,他也喜歡大家一起進步。

日子便這麽慢慢度過。

柳賀始終沒有放棄對文章的磨練,依舊要求自己精進再精進,當然,從鄉試結束到現在,他文章本身的進步其實不大,畢竟他的基礎在這裏,想在鄉試解元卷的基礎上寫出花來也不可能。

到如今,柳賀更注重文章的立意。

寫文章時不隨波逐流,要堅定自身所想,再將文采內容做到自己所能做的最好,到會試時,即便他立意不為考官所喜,單無論內容與文采俱讓考官黜落不得,這便是柳賀練習的目的。

這樣的變化看似微小,但柳賀也著實費了不少時間去琢磨,他文章眼下其實已經定型了,但既然有能將它改得更好的可能,柳賀就會努力去完成。

“寫文章真累人。”柳賀吃了一塊果幹,一邊薅著滾團的毛。

貓果然解壓,讀書讀累了柳賀便去揉揉滾團的腦袋毛,滾團一副委委屈屈但不敢聲張的樣子逗樂了柳賀。

“確實是累。”施允感慨道,“我原以為自己鄉試文章已經不錯,眼下卻覺得,書怎麽讀也讀不夠。”

柳賀薅完貓毛換施允薅,薅到貓毛都稀疏了許多,滾團有時候都不樂意和兩人待在一處。

但滾團還是寵著柳賀與施允的,畢竟這兩人的嗜貓症只是間歇性發作,發作完了還是要繼續讀書的。

讀書過程再苦再累,看到自己苦讀的成果時柳賀依然還是滿意,趁著狀態還不錯,柳賀又寫了一篇文章。

白天讀書、寫古文和時文,晚上則練字加讀書,柳賀日日如此已成了習慣,他自己並不覺得辛苦,但偶爾一回顧自己以往所學,發現文章已經寫了厚厚幾疊了。

……

隆慶三年的開春,柳家先到楊家納采,之後雙方互換婚書,擇定黃道吉日完婚,柳賀與楊家女兒生辰八字恰好合適,婚事便就此定了下來。

紀娘子自是喜不自勝,自柳信去世後,柳賀成家之事也是她的心事,作為母親,她總是希望柳賀能夠成家立業,如此才不辜負了柳信的期許。

眼下柳賀終於要成親了,紀娘子覺得自身責任已經盡了,才有種徹底放松下來的感覺。

紀娘子並不求柳賀能夠大富大貴,只要柳賀能夠平靜安穩地過完一生、有個相親相愛的妻子便足夠,只是柳賀比她以為的有本事太多了,不僅考中了秀才,還中了解元,紀娘子有時候午夜夢回,都覺得自己仿佛置身於夢中一般。

但這並不是夢,從下河村到鎮江府城,她見證了柳賀一步步考出來,他今日所得皆是他自己刻苦讀書的成果,紀娘子一直為兒子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