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準備出發(第2/2頁)

湯運鳳眼下已經回了丹陽,他與於遙終於過了院試,取得了秀才功名,但兩人心知自身功名僅限於此,再考下去,中舉的希望也極為渺茫,讀書倒是能繼續讀,但不能中舉的話,讀書似乎也失去了意義。

幾人送湯運鳳時心情都有些惆悵,因為他們清楚,湯運鳳回了丹陽,再來府城中的機會就不會多了,這和以往他回去考縣試或在家苦讀不同,只要他仍在備考,幾人就有見面的可能,但現下湯運鳳回了家,日後再相見就不知在何時了。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何必愁眉苦臉的?”湯運鳳樂呵呵道,“就算我在丹陽,也會一直注目著各位仁兄,澤遠,誠甫,我等你二人金榜題名那一日。”

“你會等到的。”

柳賀眼中帶笑,語氣也同樣堅定。

湯運鳳也不由露出笑容。

柳賀平素一貫不愛說豪言壯語,此時卻許下金榜題名的承諾,顯然是把他當成知交好友了。

湯運鳳自認讀書不如人,但他交朋友的本領卻比旁人厲害一些,鎮江府上萬士子,他卻能與解元郎成為好友,柳賀與施允二人中舉之後也沒有絲毫傲氣,和他們相處時仍與往常一樣。

……

接下來的一年間,柳賀每日仍勤學不輟,每日起床讀書後,灶上都有熱水備著,待他書讀了一部分,鍋上也有早點準備好了。

他便與紀娘子、楊堯一同用了早餐,之後若是楊堯樂意,柳賀會給她找幾本話本看看,她在閨中也是讀書的,主要是由楊鄉紳教,嫁給柳賀之後,柳賀為她選了不錯的話本,又在書房中替她安排了一張椅子,若是施允及其他同窗不來探討文章,她便在書房一角讀話本,也不打擾柳賀。

一轉眼,時間便到了隆慶四年的年末。

這一年間應天又舉行了一科鄉試,因孫鋌求開恩科的奏請,南北兩京各增解額十五名,不過這些解額大多增加到了兩監監生的頭上,南監錄額史無前例地達到了四十人,不過即便如此,解額的增多對於各府州縣生員們也有益處,多增一員就多一分錄取的希望。

到了年底,柳賀便與施允商量何時上京,兩人原打算年前就去的,算了一下時間,過了年再出發似乎也不遲,應天與順天相距兩千多裏,走陸路慢一些,走大運河的話速度倒是能快上不少。

“年後再去。”施允一口定了下來,“船行得再慢也能到了。”

議定了出發的時間,柳賀在家中過了一個安穩的新年,之後便向孫夫子、丁顯丁瑯兩位先生分別辭行,先生們都鼓勵他好好備考,但也都提前安慰他會試不易,讓柳賀不要有心理負擔去考。

柳賀只能失笑,他

並不覺得自己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他的學問已到這裏了,百尺竿頭只差一步,若有爭的希望,他自然是要去爭一爭的。

新年剛過,紀娘子與楊堯便為柳賀打點好行裝,送他出行,柳賀先與紀娘子告了別,之後又和妻子說了好一番話,兩人是成婚以來第一次分開那麽久,彼此間都有些不舍,柳賀承諾:“若是考中了,我便將喜訊告知你和娘。”

“相公平安最重要。”楊堯目光盯著柳賀,“出門在外,要將自己照顧好了。”

“我知道的。”柳賀笑道,“等我中個進士,讓娘子高興高興。”

“好。”楊堯也露出笑意,“我等你。”

之後柳賀施允二人便自西津渡口乘船,向北行駛,鎮江府同樣是京杭大運河上的一處重要地段,兩宋時期,運河鎮江段轉運了全國七成的漕糧,商稅居全國第八,鎮江府可謂名副其實的大城市。

坐在船艙裏,柳賀和施允就沒有在家時那麽講究了,要麽坐在床上讀書,要麽席地而坐,天晴時便會坐在甲板上欣賞大運河周邊的風景,京杭大運河連接了海河、淮河、黃河、長江及一系列湖泊,過了鎮江之後便到了揚州,路過高郵時柳賀買了些鹹鴨蛋,又買了兩斤鴨子和施允分著吃,坐船唯獨夥食差了些,買點鹹鴨蛋調調味,鴨蛋禁得住久放,到了考場上也能吃。

現在還未到春暖花開的時候,商船上的客人有如兩人這般赴考的士子,也有走南闖北的商人,船上客人上上下下,柳賀時常聽商人們談某地某物的價格波動,他對這些一貫感興趣,便不覺得旅途無聊了。